血管性癡呆是老年期癡呆最常見的一種類型,與中風、帕金森病合稱為三大致殘疾病,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會老齡化的加劇,血管性癡呆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給社會、家庭帶來較大的經濟和精神負擔。本書將系統的介紹目前國內外對于本病臨床及基礎研究的新進展,以及全面、系統的論述血管性癡呆,同時介紹了血管性癡呆領域國內外最新研
藥理學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一方面它運用基礎醫學理論知識,如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等理論,闡明藥物作用的原理,為臨床治療疾病、合理用藥奠定理論基礎;另一方面,藥理學又與生藥學、植物化學、藥物分析、藥劑學、藥物化學組成了藥學學科,架起了醫學和藥學之間的橋梁。其主要內容包含藥物對機
本書是全球第一部關于鋰氟化碳一次電池的專著。本書主要介紹了鋰氟化碳一次電池的特點、研究現狀和需要關注的問題,針對鋰氟化碳一次電池的主要組成部分-正極、負極、電解質等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闡述了鋰氟化碳一次電池的制作及表征方法,概述了鋰氟化碳一次電池的工程應用情況,探討了鋰氟化碳一次電池的發展方向。本書內容詳實、圖文并茂,同
在心理語言學領域,特別是在眼動追蹤技術的應用中,研究者開發了許多獨具匠心的眼動實驗范式,為我們提供了深入理解心理語言加工的機會。全書共6章內容,主要介紹了心理語言學研究中常用的五種眼動實驗范式。第一章對眼動實驗范式進行概述,包含眼動追蹤技術的原理和應用、實驗編程邏輯的介紹以及數據分析的基本方法;接下來的五章分別介紹了移
本書為三峽考古報告系列之一。瓦子坪遺址位于長江岸邊的二級臺地上,地勢平坦,地理位置優越。為配合三峽水利工程建設,2001年至2004年,山東博物館考古隊連續4年對瓦子坪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面積超過8000平方米,發掘西漢、東漢、蜀、六朝、清代墓葬逾100余座,獲得了一批重要的考古資料。發掘墓葬中,以漢代墓葬數量最多
《沈陽考古文集(第9集)》共收錄考古發掘報告、簡報、學術論文等文章22篇,內容涉及沈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近年來的文物考古工作和研究成果,以及遼寧省內其他文物考古學者的研究成果。《沈陽考古文集(第9集)》共收錄考古發掘報告、簡報、學術論文等文章22篇,內容涉及沈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近年來的文物考古工作和研究成果,以及遼寧省內
本書是“中醫補土理論菁華臨床闡發”叢書之一,也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池曉玲名中醫傳承工作室的重要工作成果。肝脾在生理上相互依賴,在病理上相互影響,密不可分,補土理論在急慢性肝病的診療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書是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廣東省名中醫池曉玲教授的帶領下完成的,內容分為兩部分,
全書共七章,第1章為緒論,主要介紹了骨科手法治療的發展歷史;第2章介紹了骨科手法物理治療中的脊柱檢查與診斷;第3章介紹了手法治療的理論、實踐、臨床決策與教育。第4章至第7章分別介紹了腰椎、骨盆、胸椎、頸椎、顳下頜關節疾病的檢查與治療。每一章均圖文并茂地講解了特定解剖部位的運動學、檢查方法及手法治療的要點。全書注重循證原
基于對廢棄材料的再次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的目的,本書以纖維狀或粉末狀木材剩余物材料、再生膠或廢膠粉等廢舊輪胎橡膠和天然橡膠為原料,采用橡膠混煉、開煉和硫化成型加工工藝制備木材橡膠復合材料,探索不加膠黏劑制備木材/橡膠復合材料(Wood/RubberComposites,WRCs)的工藝技術,探討物理、化學等改性方法對改善
本書由北方工業大學工業互聯網團隊編寫,分為四大部分15章,分別探討了工業5G網絡、TSN技術、工業5G與TSN協同技術及其在遠程駕駛和智能制造方面的場景化應用,可作為工程技術人員參考資料,旨在推動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和技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