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學思想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是一本研究中國古代實學思想家顏元的學術著作,書中對顏元的成長經歷、學術淵源、核心觀念等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分析,涉及顏元實學思想的多個方面,包括實性論、為學論、實事經世論、教育論,揭示了顏元實學思想的獨特價值和重要意義。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面深入了解顏元實學思想的視角,同時也為學界研究顏元思想提供一份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本書詳細研究十七、十八、十九三個世紀的中國學術史,闡釋了學術發展的不同階段及其相互轉化的原因,從哲學和思想層面分析清代的學派、代表人物和典型作品,提出了諸多新見解,是公認的空前佳作。《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大概創作于1923年至1925年春之間,原為梁啟超在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等校任教時的講義。在這部共計十六講、二十余萬字的講義中,作者將近三百年的學術變化,數以十計的學科概貌,上百種的專門論著,幾百位儒士學者,縱橫論列,巨細兼顧,條分縷析,深入淺出,淘梁氏學術論著之代表。
《王船山畫傳》從王船山出生到病逝的生命時間為經,以王船山先生生平所到之地、所做之事為緯,全面系統而直觀地展示王船山曲折坎坷而偉大的一生。《王船山畫傳》作者歷經二十多年,在寫作《王船山傳》一書時,沿著王船山的行蹤采訪知情人,積累了大量文字圖片資料,現經梳理,形成3萬多字、340余幅圖片、80余篇文章的《王船山畫傳》一書。 全書圖文并茂,在先生誕辰四百年之際編輯出版,無疑對紀念船山誕辰、弘揚船山文化意義重大而深遠。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是梁啟超晚年在清代學術史領域的一部薈萃式研究成果。這部著作與其早前的相關論述相比,更為成熟,在保持了自身語言、思想特色的同時,又以專題、專人等模式深入研究。 作者試圖探索在清代歷史上相繼出現的學術現象產生的原因,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并把它們合而視為一個獨立的思潮,進而找到這一思潮與其前后歷史時期所出現思潮的聯系。本書的論述中,體現出梁啟超研究的,既不再是數千年舊史家對封建王朝文治的歌頌,也不再是歷代學者對一己學派的表彰,而是一個歷史時期學術盛衰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