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項目建設為主線,系統闡述全過程工程咨詢理論與方法,業務內容與實際業務流程或工作程序,既體現建設過程(決策階段、設計階段、發承包階段、施工階段、竣工階段、運營階段六大階段),又涵蓋工程咨詢的全部內容,方便讀者學習掌握和實際使用。本書共9章,內容包括全過程工程咨詢的制度、標準、業務范圍、組織機構、咨詢項目管理和咨詢文件編制,六大階段的工程咨詢內容、方法、依據、業務流程、咨詢成果的形成及注意事項,以及建設項目全過程文件報批與綜合管理等。
本書參考美國項目管理協會(PMI)的《項目管理知識體系(PMBOK)指南》和國際項目管理協會(IPMA)的《項目管理知識體系與要點》,系統地介紹了項目計劃與控制的理論與方法。全書共10章,主要包括項目管理概述、項目計劃與控制概述、項目進度計劃與資源均衡、項目采購規劃、項目成本計劃與質量計劃、項目實施與控制管理、項目組織與項目團隊、項目沖突管理、戰略性項目管理及項目結束與后評價等內容。本書每一章后均有能力測試題及案例分析,將原理方法和案例有機結合,使讀者快速理解知識點,并提高讀者的實際應用能力。
本書全面講解數字化工程項目管理,主要內容包括數字化工程相關問題分析、現代項目管理概要、項目生命周期過程管理、項目管理的核心工具與方法、項目管理的關鍵技能與方法、數字化工程項目管理能力、成功的數字化工程項目管理以及數字化工程項目管理綜合應用實例。本書突出強調企業如何面對不確定性,特別探討了在數字化時代的管理思維模式、數字化轉型實踐的需求與管理的特殊要求。
本書重點關注項目各利益相關方如何通過契約治理與關系治理協調合作以共同應對危機,從而提升工程項目組織韌性。本書通過案例研究、文獻系統綜述和定量實證方法,在資源與認知視角下,探究了資源重構和團隊正念在項目治理與組織韌性之間的作用機制與影響路徑。本書豐富了治理機制與組織韌性之間的關系研究,為工程項目整體適應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理論指導。
本書以古今中外人類歷史上重要的“超級工程”為對象,分析超級工程的建設背景、建設周期、實施運行、科技創新等內容,揭示超級工程的重要內涵,分析超級工程的共性特征與重要經驗,闡述超級工程的演化過程和遷移路徑,梳理超級工程與科學、技術、社會、管理、經濟、生態的重要關系,總結超級工程的重要價值和啟示,探討發展規律和趨勢,為國家未來重大戰略工程決策提供依據與支持。
本書聚焦于建設工程公共服務治理流程重塑、建設工程公共服務治理平臺解析、建設工程公共服務網絡化平臺治理模式構建、建設工程公共服務網絡化平臺治理模式實踐發展等。
重大工程建設是提升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手段,可為發展基礎研究和提高原始創新能力提供契機。本書將重大工程視作科學知識生產的場所之一,基于當代知識生產模式的現代轉型,探索國家重大工程對基礎研究的牽引作用。基于檔案查閱、文獻梳理、案例研究、實地調研和專家訪談等研究方法,本書以三峽工程、“東方紅”人造衛星工程、深空探測工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爆轟驅動激波風洞工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等不同工程類型的案例研究為切入點,建立“重大工程—基礎研究”系統模型,并與經驗案例相互驗證,對原有
本書對重大工程創新生態系統開展系統深入的研究,分為上下兩篇:上篇聚焦于重大工程創新機理與范式,在系統梳理工程創新及創新生態系統等領域文獻的基礎上,探究重大工程創新的復雜性,分析重大工程創新孤島的形成機理和阻制,提出重大工程全景式創新范式及其治理邏輯;下篇基于生態系統視角,提出重大工程創新生態系統的理論構念和典型特征,從協同基礎、協同過程、協同效應和協同組織等多個維度研究重大工程創新生態系統的協同體系與治理框架。
"本書根據高等職業院校土木建筑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專業標準及數字造價技術應用課程的教學特點和要求,并以16系平法規則、《房屋建筑與裝飾工程工程量計算規范》(GB 50854-2013)和陜西省建筑、裝飾工程消耗量定額(2009版)為依據進行內容編寫。 本書依托最新版本的造價軟件GTJ2021、GCCP6.0進行工程計量與計價,并在此基礎上拓展為數字造價應用綜合項目訓練。全書共分三個學習情境:學習情境一為數字造價技術概述;學習情境二為數字造價技術實例,包括4個項目、9個模塊和45個
本書采用地球大數據技術收集我國在境外的重大工程空間信息,并相應編制帶地理信息坐標的境外重大工程項目名錄,建立境外重大工程空間數據庫,把握境外各類重大工程項目的總體布局和發展態勢,探索各類型重大工程項目的地球大數據監測方法,展示我國境外重大工程建設相關成果,力求為我國境外重大工程建設的監管、生態環境保護和投資決策提供有價值的科學信息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