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中央政法委課題項目,由著名刑事訴訟法學家王敏遠教授主持,是系統、深入研究“醉駕”行為司法治理的創新之作。全書貫徹社會治理理念,分原理、問題、對策三個部分,從《刑法修正案(八)》醉駕入罪10余年的司法實踐入手,在肯定以往“醉駕”治理模式成效的基礎上,著眼解決以往“醉駕”行為治理所產生的問題、更好地實現有效治理“醉駕”的目標,貫徹新時代輕罪治理現代化理念、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及刑事一體化、行刑銜接、刑法謙抑等理念,從三個維度提出了“醉駕”行為的司法治理對策。
治理輕罪的過程,也是社會治理的過程,因為犯罪一定是社會機體最嚴重的一種病灶,司法機關通過對這種病灶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就可以實現社會的整體健康;蛘哒f通過輕罪治理對社會進行定期體檢,從而對社會發展規劃、運行、管理提出系統的優化方案,實現更高水平的社會治理,促進社會的精治、共治、法治。
本書分為案例編、熱點編兩部分,聚焦夫妻關系、親子關系與其他親屬關系,通過對一系列典型案例的梳理,展示了有關家庭關系的社會熱點話題·妻子擅自終止妊娠,侵犯丈夫的生育權嗎?·遭受謾罵、恐嚇,如何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丈夫打賞女主播,妻子能追回財產嗎?·婚前一方支付首付款、婚后雙方共同還貸的房屋,屬于共同所有嗎?·不離婚可以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財產嗎?&mid
刑事正義是一個國家的底線正義,而刑辯律師正是底線正義最有力的維護者,“為人辯冤白謗,是第一天理”,亦為刑辯律師之天職。近三十多年以來,我國法治建設事業全面推進,刑事辯護制度和刑辯事業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是,對于那些剛剛涉足刑事辯護的青年律師、實習律師甚至有志于從事刑事辯護的法科學生而言,他們急需打好刑法和刑訴法的基礎,為今后的刑事辯護工作做好準備。相對于辯護技巧的那些“術”來說,刑法與刑訴法基礎的這些“道”,對于初學刑辯者更加重要。但是,目前市面上還沒有針對初階刑辯律師或有志于從事刑辯的法
本書主要采用刑法教義學的方法,擷取真實案例,圍繞著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熱點案件和“兩高”指導案例展開研究。本書共分為十章,分別針對十個案件展開較為細致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刑法教義學的方法,但個別章節采用了社科法學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內容上,除了涉及刑法適用問題,還涉及證據問題、程序問題,以及刑民交叉問題;在研究類型上,區分為針對案例的研究和關于案例的研究。全書以案例為引線,理論為支撐,充分展示了刑法教義學實踐功能,同時兼具學術性和實踐性,是一部獨具一格的案例研究作品。
商業秘密是企業進行市場競爭的利器,傳統上認為屬于知識產權對象之一,但與知識產權制度在功能、對象、權能等方面存在根本差異。本書理論研究與實務操作兼備。前三章側重于商業秘密理論研究,力圖厘清商業秘密的表現形式、載體、密點等核心概念,論述商業秘密的構成要件,劃清商業秘密與知識產權的關系,闡明商業秘密在民法體系中的地位;后三章主要描述商業秘密實務操作技術,提出企業商業秘密建設的四大體系,介紹商業秘密侵權案件的各種處理技巧、經驗做法等。
《知識產權研究的理論與方法》以知識產權研究分析流程為主線,以專利技術的評估、運營及機會預測為重點,梳理出知識產權分析研究的基礎性流程。在基礎理論部分,《知識產權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從國內外知識產權管理學科研究中的焦點問題出發,論述了知識產權研究的意義、國內外發展現狀、研究焦點、研究脈絡、研究派系及其理論基礎。在分析方法部分,《知識產權研究的理論與方法》深入討論了高校、企業專利運營實力的評價分析方法,專利價值與專利代理數量、專利技術創新網絡及其他專利特征間的關系,技術演進與技術預測方法,技術會聚評價
本書是一部研究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知識產權問題的學術專著。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打通了科研成果的轉化通道,將原來由單位獨享職務科技成果專利權變革為發明人與單位共有專利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書首先從法哲學、法經濟學、知識產權法體系解釋方面,論證了改革具有深刻的法理基礎;其次,從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四川的試點成效方面,論證了改革具有實踐的正當性;再次,通過介紹美國、德國、日本、英國、法國等為促進國家財政資助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所實行的相關制度,為我國進一步完善改革制度
本書為法律研究類著作。法治是社會進步之標志,法律是治國理政之重器。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紛繁艱巨的國內改革發展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勵精圖治、攻堅克難,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歷史擔當,強力推進中國法治建設,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使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隨著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發展,僵尸企業處置、破產重整與清算等業務也已進入快速發展、換擋提速的關鍵階段,破產法理論與實務研究也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