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馬克思主義研究文庫》中的一種,從伽達默爾和哈貝馬斯的解釋學內部的論爭入手,并通過對伽達默爾、哈貝馬斯和馬克思在實踐哲學方面的核心思想進行比較研究,進一步地反思了馬克思哲學的交往實踐觀性質,結合全球化時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特征進一步探討馬克思交往實踐觀的現實意義,這既是對馬克思實踐哲學思想的進一步展開研究,也是我國當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對深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本書是《馬克思主義研究文庫》中的一種,從分析馬克思主義視域出發,研究和回答馬克思道德理論何以存在的依據、方式和特性。作者首先闡釋了馬克思歷史哲學理論與道德的相容性關系,分析了馬克思經濟哲學中持有批判的、超越西方傳統道德理論的正義觀、權利觀和平等觀等,同時批判了分析馬克思主義重構的馬克思主義道德理論的局限性,最后提出了解決西方學界中馬克思“道德悖論”問題的兩個路徑:準確把握馬克思道德理論中獨特的跨越性批判特性;正確領會和運用馬克思道德理論的實踐話語方式。本書對推進馬克思道德理論研究有一定價值。
本書論述了恩格斯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立過程中所作出的重要貢獻。經過對經濟社會的深入研究,恩格斯寫出了《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反杜林論》《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等一系列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方面的重要論著,對為資產階級剝削制度服務的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進行了深刻批判,創新性地闡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觀點。在編輯出版3卷本《資本論》中,恩格斯也付出了諸多心血,做了許多編校整理、完善補充等細致的工作,使《資本論》這部政治經濟學巨著得以面世。可以說,馬克思主義政治經
本書以新時代為坐標,以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最新成果為理論指導,植根于中國社會現實,關照國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從理論與現實兩個維度切入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的熱點、難點、痛點進行研究,提出新的觀點,對拓展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研究大有裨益。本書是第5期,討論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素質、中國共產黨發腐敗、民粹主義研究、紅軍長征中中央召開的重要會議等主題。
《馬克思主義評論》(英文版)是由中國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編寫的以“馬克思主義”為主題的英文論文集,旨在將中國學者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成果及時地推向國際學術界,同時把國外馬克思主義最新研究成果介紹給中國學術界,進而促進這一研究領域的國內外交流。
本書以新時代為坐標,以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成果為理論指導,植根于中國社會現實,關照國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從理論與現實兩個維度切入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的熱點、難點、痛點,提出一些新的觀點,對拓展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研究大有裨益,為學界同仁對對相關問題提供參照。本書是該集刊的第4期,欄目基本和上期一樣,共設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政治教育、國外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史黨建等欄目,共收錄11篇論文。
自20世紀以來,倫理學在中國已經日益成為一門顯學。哲學社會科學其他門類學科均以各自的方式提出與討論相關的倫理道德問題,參與倫理學理論發展。但就研究現狀而言,與對應用倫理、中國倫理思想、西方倫理思想的研究相比,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一度出現被邊緣化的趨勢。進入21世紀以來,特別是近幾年,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研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進展。學者們除了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三大理論成果的研究外,還從學理上對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的一系列基本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同時還提出了如何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倫理學
本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與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威海)合作主辦,屬于馬克思主義文化研究專業集刊,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文化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與政策、中外文化發展現狀、中國傳統文化、多領域文化問題(比如經濟、政治、社會、生態、外交、軍事等領域的文化問題)、國外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世界文化思潮等。
本書從揭示馬克思展開現實批判和對未來社會預見所內含的道德視角、道德原則出發,闡明馬克思經濟倫理思想的內在邏輯、主要內容、現實意義等方面,初步建構一種適合于保障和促進今天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經濟倫理思想,進一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倫理發展提供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