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新時代應急管理學科建設叢書”中的一本書。面對各類公共突發事件, 如何實現各方協同合作, 共同防控、處置和應對, 是應急管理理論與實踐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本書堅持以目標為引領、以問題為導向, 在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背景下, 從分析突發事件應急管理中“非協同現象”出發, 運用當前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前沿理論--協同治理理論, 結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場景, 構建了價值-制度-行為-技術的理論分析框架。
新時代我國城市基層社會治理發生了結構性轉換,開始邁向新總體性治理。本書采用具體的總體性分析方法,從總體性研究視角出發,結合同時期我國城市基層社會治理的總體情況,將其置于中國特色的“政黨”“國家”和“基層社會”關系中進行歷時性和現時性考察,探討新時代城市基層社會治理的總體性特色。這種新總體性治理本質是由“黨建引領”“國家主導”,基層社會積極“協同”、共同參與,以此確保政黨、國家和基層社會形成“同向聚合”,達到“同頻共振”,實現“有效治理”的目的。
精準治理在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方法論、實踐論意義。本書以重慶市九龍坡區九龍街道的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經驗為個案,超越了以往僅把鎮街域視作市縣域社會治理研究的附屬問題的做法,率先把鎮街域社會治理作為研究對象。鎮街域社會治理是精準治理方略的真正落腳點。鎮街是國家治理研究的活化石,每個鎮街都經歷了承包制、單位制、項目制、科層制,以及網格制等的歷史變革。網格制在基層社會治理變革中具有一種總體性意義,它是對承包制、單位制、科層制、項目制等的整合性超越。基層治理實踐正在體現出“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需要從數字政府、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等方面著手。"數字社會”的研究國內尚不系統。本書擬從"數字信用”與"數字規則”兩個全新的維度探究數字社會發展與治理。其中,"數字信用”既是數字社會構建的重要基石也是數字社會治理的"軟規則”,"數字規則”更多從法律法規層面思考如何加快構建數字社會發展的"硬約束”,在此基礎上探索構建適用于我國發展需要的、有中國特色的數字治理體系,給出數字社會治理的"中國方案”,提升未來我國在全球數字空間的競爭力。
自19世紀80年代首批中國人到達到薩摩亞至今,華人華僑在薩奮斗的歷史已逾130年,其公共形象和社會地位發生了巨大變化。1949年前, 赴薩華人的主要身份是契約勞工,被看作“付費奴隸”和“廉價商品”,工作環境艱苦惡劣,社會地位低下。1949~1975年間,在薩華人華僑主體是此前在薩勞工,并已獲得薩籍身份,在薩多個領域進行自主經營,而且與歐洲人一樣,擁有了議員競選權,二代以上華裔已徹底融入當地社會。1975年中薩建交以來,赴薩華人主要由國家外派人員、承攬援薩基礎設施建設的中國建筑工人和個體
《中國民族研究年鑒2017-2018》是反映有關民族問題研究年度性進展情況的工具書。“學科進展”反映2017-2018年民族理論、民族經濟、民族文化、民族學與人類學、民族語言、民族教育、影視人類學、語音學與計算語言學、民族古文字古文獻等學科的研究概況和評價;“特約稿件”反映民族問題研究領域的重大學術項目和學術成果;“學者學人”是對民族學與人類學大家進行的訪談;“網絡開發與發展”介紹了中國民族地區互聯網與網絡輿情的發展情況;“學術活動”介紹了國內外民族學與人類學相關會議;此外還有“新書·
本書是反映有關民族問題研究年度性進展情況的工具書。“學科進展”反映2015-2016年民族理論、民族經濟、民族文化、民族學與人類學、民族語言、民族教育、影視人類學、語音學與計算語言學、民族古文字古文獻等學科的研究概況和評價;“特約稿件”反映民族問題研究領域的重大學術項目和學術成果;“學者學人”是對民族學與人類學大家進行的訪談;“網絡開發與發展”介紹了中國民族地區互聯網與網絡輿情的發展情況;“學術活動”介紹了國內外民族學與人類學相關會議;此外還有“新書·學術論文索引”“大事記”。
本書分為七章,作者首先厘清了社會協商治理概念,然后從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中探尋關于國家治理和協商民主的重要觀點,最后從社會協商治理的實踐路徑(嵌入式治理)、基礎場域(社區協商治理)、傳統場域(鄉村協商治理)、創新場域(社會組織協商治理)的框架下建構社會協商治理的理論模型。同時,廓清了當代中國和西方社會治理在理論與實踐的本質不同,避免了理論界存在的簡單套用西方理論的誤區。
本書由西南政法大學主管、西南政法大學期刊社指導、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主辦,以國家治理與公共安全為主題,從國家機構改革、重大工程風險評估、校園安全建設、基層治理等方面,探討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及提升公共安全水平問題,涉及領域包括國家治理、社會穩定、重大工程風險評估、校園安全建設、城鄉基層治理、民族地區社會治理、社會治理的國際比較等,且以實證研究為主,主要關注當前我國在相關領域的重大現實問題,輔之以比較研究。本書常設欄目有“國家治理”“基層治理”“公共安全”“學界觀察”等。
中國式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理論研究不可或缺的經驗和資源。在中國的語境中,國家治理現代化至少包括基于歷史連續性的價值體系、制度體系和治理能力。在價值體系上,國家治理現代化無疑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的,其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民主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也是價值目標。在制度體系上,民主集中制原則充分體現在各種權力關系中,也生動地體現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全過程人民民主因此得以實現。在治理能力上,國家治理現代化不但要求有較強的體制吸納力和制度整合力,還要求有基于國家與社會合作之上的政策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