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根據黨的二十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并結合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提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生態林業發展的方向?偨Y了林業發展成就,認為森林生態價值轉化框架逐步完善,對生態林業發展進行了綜合評價,并計算了中國生態林業發展指數,2011~2020年中國生態林業發展指數增長約83%。但各省份發展水平差異大,進一步推進生態林業發展需深化供給側改革,完善生態林業管理制度,分析不同經營主體的訴求,研究科技創新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方式,構建生態產品交易平臺與監測體系。本書構建了生態林業發展的整體框
本書首先系統地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種植業的發展現狀與變化趨勢,著重分析了我國作物種植結構的變化特征及驅動因素。其次,分別從農業勞動力資源變遷與政策變化兩個視角,從理論與實證維度剖析其對我國農作物種植結構的影響與影響機理。再次,基于當前農業生產面臨的水土資源約束與農業生產環境面臨的嚴峻形勢,分析農作物種植結構變化與農業生態效率的關系,探索農作物種植專業化對農業資源環境的影響。最后,基于種植業發展與農業綠色生產的目標提出農作物種植結構優化路徑與政策激勵。
王文強,研究員,湖南省社會科學院人力資源與改革發展研究所所長,中共湖南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三農工作專家組成員,主要從事農業經濟、農村人力資源研究。著有《論中國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湖南農村發展報告》等著作,在《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報刊發表相關學術論文數十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省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等多項課題。
本書以四川鄉土景觀為主要研究對象。鄉村是有著重要文化生態關聯的地方性空間,鄉土景觀與鄉土環境關聯密切,有著重要的地域分異性。本書首先基于地方語境對鄉土景觀的概念進行了辨析,并對鄉土景觀的要素、結構、類型等進行了體系構建。其次,運用主成分分析法、聚類分析法和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分析法,對四川鄉村地域系統進行了劃分,并以此為基礎確定了四川鄉土景觀分區。最后,根據鄉土景觀分區,基于對鄉土環境的闡釋,圍繞鄉村聚落、鄉村生產、鄉土文化等層面,并結合各個鄉土景觀分區中的代表性鄉村及典型性景觀,對四川鄉土景觀體系
全書分為五個部分,分別為青藏高原的水土資源概況、農業發展現狀與時空變化過程、農業活動的生態環境影響評估、農業增產潛力及水土資源高效利用模式、農業發展總體布局與可持續對策等,在此基礎上總結青藏高原的農業發展、生態影響與調控對策。
韓柱,蒙古族,1969年11月生,內蒙古科爾沁右翼前旗人,日本國立岐阜大學聯合農學研究院經營管理學專業畢業、農學博士、內蒙古師范大學民族學人類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農牧業經濟學、農畜產品流通管理、牧區合作經濟組織等。出版專著2部、國內外公開發表論文30余篇。曾獲日本國立岐阜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稱號、榮獲內蒙古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項,內蒙古師范大學科研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
全要素生產率是分析經濟增長源泉的重要工具,用來識別經濟是投入型增長還是效率型增長,分析體制、效率以及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政府制定長期可持續增長政策的重要依據。糧食主產區貢獻了全國約75%的糧食和約80%的商品糧,糧食生產向主產區集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的質量和效益關系到我國糧食安全大局?茖W測度糧食主產區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并分析影響糧食主產區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影響因素,是實現糧食主產區農業轉型發展的邏輯起點。本書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視角對我國糧食主產區的農業全要
本書是有關土地經濟學的學術論文集,成果來自中外重點大學有關土地經濟研究的學者,我國的土地包括集體土地和國有土地,這兩種土地分別如何流轉,如何實現公平,是本書主要研究問題。本書為讀者提供了十篇土地經濟方面的文章,各篇的作者從各個不同的方面圍繞土地經濟研究展開了不同角度的探索,不論是理論分析,還是實證研究,不論是文字闡述,還是模型演示,都給讀者以啟迪。本書旨在通過凝聚土地經濟研究智慧,推進土地經濟學科研究與發展。
本書基于田野政治學的研究進路,以一個西部鄉鎮的政策實踐為個案,考察國家治理轉型背景下的惠農政策執行與基層治理現代化問題,主要回答惠農政策執行如何形塑基層治理樣態,而基層社會的具體情境和結構又如何影響惠農政策執行,進而從政策執行的角度反觀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基本邏輯和建設進路。 本書是作者基于十多年的理論研究和實地調研寫成的關于基層治理機制與實踐的力作。全書在動態場景中對政策執行與鄉村治理進行了深描、刻畫和解讀,提出了推進政策執行制度化和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基本理路。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本書是我國著名“三農”學者張英洪從事“三農”政策調查研究的部分智庫成果,這些研究成果以權利視角觀察和思考“三農”問題,圍繞維護與發展農民權利這條主線,聚焦農民增收與共同富裕、鄉村建設與城鄉融合、新型城市化與制度創新、鄉村振興與權利興農等內容,既有對北京推進首都鄉村振興“百村千戶”的調研,對新農村建設中喜與憂的思考,也比較和借鑒了京津冀滬渝在推進新型城市化中的經驗和教訓,就如何推進具有首都特點的鄉村振興,如何加快城鄉一體化、促進共同富裕等提出對策建議,全面呈現了“如何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