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1929-2021)江西九江人,生于北平。1953年于西南農學院畢業后,到安江農校任教。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不畏艱辛、執著追求,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雜交水稻理論和應用技術體系,創建了一門系統的新興學科雜交水稻學,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曾獲國家最高科技獎,被授予共和國勛章,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本書全面深度追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近百年的浩蕩人生。一面敘寫袁隆平的家庭
2023年是著名作家、詩人、文藝理論家馮雪峰同志誕辰120周年。上海魯迅紀念館特邀海內外學者撰寫相關文章,以資紀念。在“紀念馮雪峰同志誕辰120周年”主題中,各位學者暢談自己心目中的馮雪峰,贊許了他宣傳魯迅作品,闡釋學習魯迅文章,弘揚傳播魯迅精神,以及他為左翼文學運動做出的貢獻。此外,本書稿還有“上海時期的魯迅”“魯迅作品研究”“魯迅同時代人研究”“魯迅生平研究”“讀書雜談”等專題,充分挖掘海內外第一手研究資料,進一步拓寬和加深了魯迅研究的廣度和深度。
本書由曾任上海大學校辦主任曾文彪著。2023年10月是世界著名科學家、教育家、杰出的社會活動家、上海大學前校長錢偉長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日,2023年10月世界著名科學家、教育家、杰出的社會活動家、上海大學前校長錢偉長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日。錢老的一生,是愛國的一生、奮斗的一生、奉獻的一生。他的愛國奉獻、先憂后樂的人生境界已經成為上大學子引以為豪并不斷瞻仰的豐碑,已經成為上海大學精神的象征。他的才華與智慧以及在實踐中發展形成的錢偉長教育思想,不僅是上海大學的寶貴財富,也是上海乃至全
本書由上海大學外聯處處長、上海大學力學所教師陳然著、2023年10月是世界著名科學家、教育家、杰出的社會活動家、上海大學前校長錢偉長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日,2023年10月世界著名科學家、教育家、杰出的社會活動家、上海大學前校長錢偉長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日。本書稿通過回顧錢偉長一生科學報國的經歷,指出科學報國和強國富民的愛國情懷是其科學精神的根基,并對錢偉長學術生涯中所的取得的重要創新成果、在發展我國力學事業的創舉、科研選題上的創新進行了分析,以此解讀錢偉長勇于開拓的創新精神和不迷
蘇東坡(1037—1101)原名蘇軾,字子瞻、和仲,號“東坡居士”,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蘇東坡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文、詩、詞三方面都取得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文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東坡擅書法,是“宋四家”之一,尤擅文人畫。同時,他對醫藥、烹飪、水利等方面也有所貢獻。
今天,如果讓我們給蘇東坡下結論,那么只需三個字:“扳道工!”一位改變中國歷史文化方向的人。
本書從蘇東坡的思想智慧、政治生涯、學術造詣、詩文成就、藝術情致、生活細節等方面,以多角度、大跨度、盡深度、有溫度的筆觸,描述了這位深受人們熱愛的“文化英雄”精彩而豐富的逆旅人生。蘇東坡的傳記,不是對一個人的傳記,而是中國文化歷史的傳記。蘇東坡完成的個體生命自我救贖,正宣示了中國詩之精神傳統的勝利,也是視自由為故鄉的人類共同理想的勝利。
本書以蘇軾的“朋友圈”為觀察點,在豐富的史料基礎上,從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米芾、秦觀、黃庭堅等眾多北宋人物入手,展現蘇軾與大宋三十多位文化精英的命運交織和人生糾葛。作者細致地按照時間脈絡,結合蘇軾當時所處的境況遭遇,解讀蘇軾的詩詞作品。通過蘇軾與家人、師友、知己、政敵、弟子等人的社會交往,讀者可一覽北宋文人圈的藝術生活,窺見“烏臺詩案”牽涉的諸多往事,充分了解蘇東坡人格魅力和極其豐富的一生,在“群狼環伺,步步驚心”的北宋政治中,看蘇軾如何展現“一蓑煙雨任平生”的人生哲學。
本書收藏有大量珍貴的圖片資料。書中收入程、沈伉儷各個歷史時期的照片,輔以簡潔的文字,生動再現程、沈年少求學,負笈金陵,讀書著述,與友人詩詞往還,抗戰時顛沛流離,備嘗艱辛,勝利后執教武漢大學,晚年任教南京大學,誨人不倦,德高望重,桃李芬芳,終成一代師表。圖片來自作者收藏以及向友人征集。
本書以訪談對話的形式,采訪了鮑十、張欣、黃燈、謝湘南、丁燕等作家,傳達了他們對生活、創作的感受,以及作品形成的心路歷程。采訪者從作家的創作風格出發,圍繞作品和創作內容,對創作中遇到的問題,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以及文化現象與作家進行交流,表達對創作的理解和對當下生活的思考,展現了作家們的風采,挖掘出作品創作背后的故事,感知到特殊群體的生存現狀和生活狀態。
全書一方面展示了大量由受訪老藝術家及家人提供的珍貴歷史照片,這些照片大多為首次公開,讀者在閱讀故事的同時,也能看到這些藝術家于工作、生活中最真實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