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西爾繼承并發展了康德有關形式的思想,把康德用來說明自然科學現象的“圖式”發展為廣義的能夠說明人類一切文化現象的“符號”,把康德的理性批判拓展為文化批判,從而構筑了自己的符號形式哲學體系。作者以宏大的視野在該書三卷中(第一卷《語言》、第二卷《神話思維》、第三卷《知識現象學》)探討了人類文化的三種主要形態及其建構的核心形式原則。
《智者》是柏拉圖后期的一篇重要對話錄,反映了柏拉圖存在論、知識論和語言哲學方面的核心思想,在希臘哲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對話名義上的主題是由愛利亞異鄉人通過劃分法來尋找“智者”定義,隨著討論的深入,對話重心轉向對“存在”和“非存在”問題的探討。在本篇對話中,柏拉圖重新思考了“存在”與“非存在”的關系問題,提出了“通種論”,并在此基礎上對“非存在”的內涵進行了重新界定。
《政治家》是柏拉圖后期的一篇重要對話錄,主題是統治的藝術,對德性和諧思想的闡述為其一大特色。在本篇對話中,柏拉圖試圖尋找真正的政治家的定義,以便將優秀的政治家同那些拙劣的統治者區別開來。在發現真正的統治家的同時,柏拉圖也展示了一條可行的治國之道,即通過將諸種美德,和諧地“編織”在一起,而實現一種政治上的和諧,從而實現全體公民的幸福。柏拉圖的德性和諧思想受畢達哥拉思、巴門尼德、蘇格拉底的影響,但主要是奠基于他的理念學說之上。
《泰阿泰德》是柏拉圖的一篇重要作品,通常被認為處于從中期向晚期對話錄過渡的階段。這篇對話錄由兩場談話組成,歐幾里德和特爾普西翁簡短的鋪墊性的談話,以及蘇格拉底、塞奧多洛、泰阿泰德三人關于知識本性的對談。 在第二場對談中,蘇格拉底提出“知識究竟會是什么”的問題,泰阿泰德先后提供了三種對知識的定義:1.知識是感覺;2.知識是正確的判斷;3.知識是帶有理據的正確判斷。蘇格拉底對這三個定義一一進行了辨析。對第一個定義的討論涉及普羅塔戈拉、赫拉克利特恩培多克勒等人的認知理論。對第二定義的討論涉
早在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馬基雅維利之前, 《神曲》的作者但丁就曾說要分開政治與宗教、天國與俗世, 但卻無人傾聽詩人的這一意見。隨后, 歐洲將遭受一系列以宗教、以政治為名或者兩者兼有而犯下的血腥屠殺。大約在1800年, 德國的浪漫派詩人們又回到了但丁這里, 試圖重新在詩歌中尋找政治與宗教的平衡。《我們都是德國浪漫派》是達拉斯對歐洲思想史的一種獨特構想, 即從政治和宗教的關系出發, 重新審視從但丁到德國浪漫派的歐洲思想和詩歌, 而這種思考對我們理解當下歐洲也不無啟發。
本書是海德格爾為了申請馬堡大學的哲學教授職位, 而提供給馬堡大學的哲學家那托普的研究綱要, 因而被稱為“那托普報告”(Natorp-Bericht)。跟隨那托普讀博的伽達默爾讀到這份手稿之后, 為海德格爾的哲學天賦折服, 兩次轉學跟隨海德格爾學習。在這本書中, 海德格爾認為, 如果要徹底理解西方-基督教的歷史及其創造性, 要在其來源之中使我們自己的處境變得顯而易見, 并且在一種活生生的當下中源始地居有它, 那就必須重新回到亞里士多德。海德格爾于是從當代哲學問題出發重回亞里士多德, 以這
《德意志思想評論》與《文藝復興思想評論》《法國理論》同屬“歐洲文化叢書”系列,該叢書代表了國內歐洲文化思想研究的最前沿成果。 尼采的“主權個體”概念要何解讀?未來哲學是何種哲學,它具有怎樣的規定性?尼采、海德格爾和云格爾對現代性各自有著怎樣的理解,除此之外,對現代性的理解是否還有其他可能?如何評價海德格爾對于存在者的根據的追問?席勒的美學理論之中體現了何種“政治”維度?本卷有高屋建瓴式的對于技術的反思,有高度貼合文本的對于經典著作的剖析,也有對于經典思想的新銳視角于深入挖掘。本書關注
《胡塞爾現象學》是目前國際現象學領域最為活躍、最為前沿的現象學家丹?扎哈維的代表作之一。本書作為導論不失其深刻,同時又很適合研究者和高階愛好者,是一本既專業又易讀的胡塞爾思想概述和導論。扎哈維以清晰的框架,闡述了胡賽爾的早期意向性、中期先驗現象學與后期時間性和生活世界等思想,從胡塞爾哲學的整體出發,抓住胡塞爾在各個階段的哲學中心,并闡述其中的連續性,分析胡塞爾與德國古典哲學和后期現象學家的思想關系。閱讀此書,可以看出胡塞爾對德國古典哲學的繼承、與弗雷格的相似之處及其對海德格爾、梅洛-龐
本文集收入上世紀德國著名神學家特洛爾奇的兩篇長文《新教對現代世界形成的意義》《歷史主義及其克服》,并圍繞相關論題收入19世紀史學家蘭克的《<歷史上的各個時代>(1854)序言》,以及候斯在1932年出版的《歷史主義的危機》,和施密特的《德國歷史主義與走向議會民主制》。整個文集的核心關注點就是歷史主義思潮及其后果對人類文明造成的普遍危機。
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柏拉圖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他們三人在古希臘文學、藝術、哲學領域做出的非凡貢獻至今影響著世界范圍內的文學藝術發展方向。其中,蘇格拉底是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亞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柏拉圖是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們三人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史稱“西方三圣賢”或“古希臘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