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光熱發電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能源革命的重要技術支撐。本書是作者結合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在帶領團隊開展的15年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將主要研究成果整理著述而成。本書按照太陽能光熱發電過程中光能-熱能-熱功轉換過程依次展開,介紹了太陽能光熱發電的原理、技術發展歷程、聚光器設計原理;詳細闡述了作者提出的蒙特卡羅光線追跡法與有限容積法相耦合的光熱模擬方法、太陽能吸熱器光-熱-力耦合特性的快速預測方法及其在集熱器性能分析和優化中
空間太陽能電站作為服務于能源領域的航天重大裝備系統,有望成為利用空間能源為人類提供規模巨大、持續、穩定的清潔綠色電力的重要基礎設施。本書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從全球氣候變化與碳中和目標背景入手,介紹了空間太陽能電站的發展背景、國際發展現狀、典型空間太陽能電站概念,并針對重要的空間大功率太陽能發電、無線能量傳輸系統以及空間太陽能電站的運輸及在軌構建模式進行了闡述,最后以我國提出的、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多旋轉關節空間太陽能電站為例進行了系統方案介紹。本書內容全面、圖文并茂,便于讀者快速全面地了
本書首先介紹了超臨界二氧化碳工質的特性,闡述了超臨界二氧化碳動力循環系統相比其他傳統的能量轉換系統在技術上及經濟上存在的優勢,同時結合相應的技術發展歷程進行回顧與總結。進一步圍繞超臨界二氧化碳動力循環系統所涉及的關鍵設備,如透平、壓縮機、換熱器以及其他輔助設施的設計研究挑戰進行分析,并針對設備所需的高溫耐腐蝕材料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開展討論。
本書首先介紹了電力工程管理與新能源發電的基本知識,然后詳細闡述了電力工程成本管理及電網規劃、新能源中的風能、海洋能、地熱能等發電技術,以適應電力工程管理與新能源發電技術研究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高密度分布式可再生電源并網給智能配電網規劃設計、運維調控、仿真測試等方面帶來巨大挑戰,以“可再生能源發電集群”的概念簡化實現配電網的全局協調、就地自治、協同消納等功能,是解決控制維度高、控制對象多、就地消納難等一系列難題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書旨在對可再生能源發電集群接入的配電網實時仿真與測試相關領域的工作進行總結,探討集群并網多時間尺度建模、動態全過程數字仿真和實時仿真測試等問題。本書第1章概述分布式發電集群的建模與仿真研究現狀;第2章介紹分布式電源及集群建模方法;第3章介紹多集群復雜配電網動態全
本書重點闡述了非隔離型與隔離型大功率高壓直流變換器的電路拓撲與相應的控制技術。首先,針對非隔離型方案,提出諧振開關電容升壓和LC并聯諧振升壓兩種結構,分別實現開關管的零電流開關(ZCS)和零電壓開關(ZVS)。其次,針對隔離型方案,提出一種支干分流思想,實現主開關管的ZCS,顯著降低了變換器的開關損耗。基于支干分流思想,提出一系列ZCS直流升壓變換器。再次,針對定脈寬變頻調制LC串聯諧振變換器,分析其高頻變壓器磁芯磁密變化情況,并提出一種非對稱定脈寬變頻調制策略,徹底消除了高磁密工作模式,避免了
GB/T37408《光伏發電并網逆變器技術要求》規定了光伏逆變器的分類、環境條件、安全、電氣性能、電磁兼容、標識與文檔等相關技術要求,對光伏發電并網逆變器的相關性能指標作出了詳細的規定,為規范光伏逆變器產品性能和質量提供了重要依據。本書對GB/T 37408《光伏發電并網逆變器技術要求》進行逐條解讀,方便標準使用者能夠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標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