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哲學》是艾思奇在20世紀30年代為通俗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而寫的優秀著作,它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淺顯的事例,進行流暢闡述。對哲學與日常生活的關系,什么是哲學,唯心論、二元論和唯物論,辯證法唯物論的認識論,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及唯物辯證法的幾個范疇和哲學與生活等,逐一進行了系統的介紹和闡明,其寫作方法新穎,開通俗哲學寫作之一代風氣。本書自發行后,一版再版,在歷史上產生過很大的影響,為傳播和發展哲學作出了重要貢獻,至今暢銷不衰。
高清海先生是當代中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其一生不懈追求哲學創新,其豐富的哲學遺產必然產生多方面的體認與闡釋。本文立足高清海本人的哲學立場,依照高清海哲學研究自身理論演變軌跡進行了大量的文本考察,最終認為高清海提出的“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是他哲學研究的真正起點,在一定意義上也是20世紀中后期中國現代馬克思主義哲學變革的起點。以“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為起點,高清海開始重繪當代中國思想圖景、建構當代哲學理論新形態,使隱匿已久的中國哲學復歸國際視野;以“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為起點,高清海開始
馬克思主義哲學有其發展的歷史和邏輯,這歷史就是從19世紀中葉馬克思恩格斯創立馬克思主義哲學開始,在不同時期馬克思主義者對其進行應用與發展的歷史進程,貫徹歷史進程的是一條明顯的邏輯主線,即通過實踐改造世界尤其是改造人類社會,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直至實現共產主義的價值追求。具體研究內容包括以下專題:1.馬克思恩格斯早期政治和哲學觀點,2.馬克思恩格斯哲學世界觀的轉變,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公開問世,4.社會革命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5.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政治經濟學論證,6.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完備
本書有一個導論、十二章正文、一個結束語。導論提出,“哲學和社會科學的聯盟”是馬克思開辟的理論創新道路,我們應當像馬克思以及法蘭克福學派、英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那樣,通過走“哲學和社會科學的聯盟”道路,解決新問題、總結新規律、構建新理論。正文前四章探索了青年馬克思的哲學發展道路,揭示了馬克思是如何在關注現實、吸收同時代哲學社會科學新成果的過程中不斷實現思想變革,最終超越費爾巴哈和黑格爾,抵達新哲學革命即將開始的前夜。第六至第八章闡釋了馬克思在新哲學的基礎上對社會存在、社會-歷史、個人-社會等重大基礎
本書旨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以文本解讀的根本路徑, 對馬克思早期哲學思想進行解讀, 以期在時間坐標的維度上, 真實再現馬克思自身思想成長發展的歷程。以1845年馬克思發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這一被恩格斯稱為“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為標志, 并因此為基本界線, 將1845年之前馬克思的思想成長歷程稱為早期思想的探索。本書的核心思想是: 以文本解讀為根本, 立足于對馬克思主義本身精神的理解, 試圖打破并掙脫前蘇東教科書的意識形態框架和體系, 對馬克思早期哲學思想的有代表性
自從馬克思主義哲學創立,圍繞著它的爭論就從未停歇,在今天表現更甚。隨著蘇聯解體、東歐劇變,西方試圖通過去世界觀、去唯物論、去意識形態,堂而皇之地把馬克思哲學收入西方自由個人主義“實踐哲學”“價值哲學”的麾下。因此,站在當代中國與世界發展的歷史高度,闡明馬克思哲學變革的偉大成就及其時代意義,捍衛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共產主義世界觀性質,從思想上、學術上和話語上彰顯這一哲學的磅礴力量,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迫切需要。 本書把世界觀視為近代以來哲學演進的根本方向,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首要特質,拒斥
本書圍繞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這一主題,把馬克思哲學置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西方哲學史、現代西方哲學這一宏大背景中,從理論與文本、理論與歷史、理論與現實這三個維度展開了對馬克思哲學的新解讀。本書首次明確提出并深入論證馬克思的哲學是實踐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統一,是形而上學批判、意識形態批判和資本批判的高度統一,并用當代實踐、科學和哲學的成果重新闡釋已經成為常識的馬克思哲學的基本觀點;深入探討被忽視、被遺忘的馬克思哲學的基本觀點;系統論證馬克思有所論述、但未充分展開,同時又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