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8卷,闡述陰陽水火氣血、男女異同、臟腑病機、脈證生死、用藥宜忌與70余種血證的辨治。理遵《內經》《難經》,法崇仲景,間參東漸之西學,創新血證理論,豐富血證臨床,實補唐以下醫書所不逮。本次整理選取底本版本精良,對書中條文進行注釋、提要和精解,并加入臨床醫案,附有按語解讀。
本書分4卷,卷一、卷二論述痰火癆瘵各種主證、兼證的證治、方藥,卷三介紹治療方法與雜癥補遺,卷四為癆瘵的灸法、禁忌、保健氣功療法。本書是研究癆瘵病的重要參考資料。
本書為中醫“養生治未病”科譜書,分為七篇,多以故事形式開頭,說理和實踐并重的模式展開敘述,分別談到了脾胃病的常見病因、基本理論、體質調養、常用藥物、按摩手法等,使廣大讀者懂得調養脾胃是養生保健和治疔疾病的關鍵。
本書分六卷,卷一述古,博采前人關于瘟疫的論述。卷二論治,包括總論十二條及瘟疫統治八法、瘟疫六經治法、瘟疫雜癥治略等。卷三雜疫,廣泛收集各種疫癥,共七十二癥。卷四辨疑,作者根據自己的心得體會對前人關于瘟疫的論述進行了辨析。卷五諸方,設避瘟方、除瘟方兩類,載方一百二十余首。卷六運氣,以《內經》“人與天地相參”理論為基礎,分析瘟疫的發生規律。
本書是“中醫補土理論菁華臨床闡發”叢書之一,也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池曉玲名中醫傳承工作室的重要工作成果。肝脾在生理上相互依賴,在病理上相互影響,密不可分,補土理論在急慢性肝病的診療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書是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廣東省名中醫池曉玲教授的帶領下完成的,內容分為兩部分,上篇梳理了補土理論在肝病中的應用基礎、古代醫家及部分現代名醫名家應用補土理論治療急慢性肝病的學術思想與臨證經驗,下篇詳細介紹補土理論治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重型肝
中醫認為糖尿病屬于“脾癉”、“消渴”等范疇,根據《國際中醫藥糖尿病診療指南》、《糖尿病中醫防治指南》,糖尿病有“郁、熱、虛、損”四大階段,不同階段的治則與治法不同,處方遣藥也隨之而變。且中醫自古有云“中醫不傳之秘在量”,中藥劑量是中醫處方的重要組成部分,藥物劑量直接關乎中醫的臨床療效。沒有一定的量,就沒有一定的質,也沒有一定的效,適宜的劑量是確保用藥安全有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中醫治療簡驗便廉、療效確切,已在實驗和臨床中證明。《常用降糖中藥量效與臨床》這本書,從已知常用的降糖中藥里挖掘降糖效佳、量變
本書共分為七章內容,分別以劉健教授治痹學術思想為脈絡。第一章為劉健教授治痹學術思想源流,分別包括南啟“新安醫學”、北接“華佗思想”、劉健教授對痹病源流初步認識、劉健教授治痹學術思想成熟形成脈絡。第二章為劉健教授治痹學術思想。闡述劉健治痹的從脾治痹、守正和中、臨證巧治風濕、妙用經典治痹等思想。第三章為劉健教授治痹臨床思維,第四章為劉健教授治療風濕痹病學術經驗,第五章為劉健教授治痹用藥特色,第六章為劉健教授治療風濕免疫疾病臨床經驗及醫案醫話,第七章為新安健脾除痹臨床驗方研究。
《控尿酸、防痛風,食養全家一本就夠》以新版《中國高尿酸血癥與痛風診療指南》為基礎,為了讓高尿酸血癥及痛風患者穩控尿酸水平、提高生活質量,提出防治痛風、食養全家的理念,詳細解析食材降尿酸的原理和優選搭配吃法,制定痛風患者及其家人的早、中、晚餐方案,讓全家人一起吃得更營養、更美味、更幸福。此外,還針對不同人群、不同場景,提供飲食方案和搭配建議,更有具體菜譜推薦,讓高尿酸血癥及痛風患者吃得放心,做得省心,擺脫痛風困擾。
《溫疫論》是明末醫學家吳又可所撰的我國第一部溫疫病專著,對后世溫病學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全書分上、下兩卷,系統論述了溫疫的病因、病機、臨床表現、診斷要點、治療方法和具體的方劑藥物等。同時,作者創立了“戾氣”病因學說,強調溫疫與傷寒完全不同,并提出了許多傳統中醫學理論中沒有的觀點,對于豐富和發展中醫外感病學的理論和證治做出重要的貢獻。
本書是由清代戴天章所撰的溫疫著作,全書共4卷,另有附方1卷。其為吳又可《溫疫論》的推廣發揮本,主要論述病發于里的溫熱病的辨證論治,對伏氣溫病脈因證治的闡發有突出貢獻。書中著重研究傷寒與溫疫的辨證,特別是早期癥狀的鑒別,不僅提出溫疫早期的診斷要點,并詳述其常見證、疑似證、危重癥、后遺癥、兼夾證,對每證的病理、鑒別、主治方藥均作了比較精確的分析本次整理選取底本版本精良,對書中條文進行注釋、提要和精解,并加入重點方劑的臨床運用醫案附有按語解讀。本書有助于臨床醫生更好地學習中醫溫病理論,對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