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詠史意識、題材選擇、社會風氣、創作傳統、寫作技巧、文體互動等角度對中古詠史詩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重點分析了中古詠史詩的兩大主題——士人主題和女性主題,深入分析了這兩大主題形成的時代背景,以及這兩類主題在發展中不斷拓展流變過程。同時,本書還注意到中古詠史題材的發展與其他題材存在著不同的互動關系,并著重討論了述德、贈答、懷古、邊塞、宮怨等題材和詠史之間的相互影響。
唐詩,中國歷史文化發展史上的瑰寶,千余年來,從各個方面研究、記述的文字,用汗牛充棟、車載斗量形容,毫不為過。其逸聞趣事,淹淪名山;稗海秘籍,未能刊印的仍多。于是,我們便伐柯瓊林,采珠大海,從唐人筆記、史志唐書、歷朝詩話、傳錄鉤沉,計劃別出新途,梳理文字,考核史實,朝書暝寫,撰成《唐詩夜航》。
經過多方努力,唐詩之路研究叢書終于問世了。
這是中國唐詩之路研究會組織編纂的學術叢書。中國唐詩之路研究會自成立以來,就致力于唐詩之路的研究。2019年11月在浙江新昌召開了成立大會,2020年11月又在浙江天臺舉辦了首屆年會,兩次會議共收到一百六十余篇論文,對唐詩之路的一系列重要問題進行研究。現在又推出唐詩之路研究叢書,旨在全面反映唐詩之路研究的高層次成果,將唐詩之路研究推向深入。
本書即基于對《三國演義》人物的深刻了解, 分東漢、魏、蜀、吳、西晉人物, 以現代人的觀念與思維, 分別闡釋書中近百位人物的身世、經歷、性格、能力與結局。
本書包括民間之情的觸動:汪曾祺民間審美立場的形成;民間之象的描繪:汪曾祺小說的敘事藝術;民間之體的創建:汪曾祺小說的文體建構;民間之文的對話:汪曾祺“戲曲-小說”創作溝通等內容。
本書從比較文學視域出發,從文學類型學比較研究切入,選取“中國現代諷刺幽默小說”和“西方諷刺幽默小說”展開比較研究,力圖兼顧“影響研究”“平行研究”“翻譯研究”和“變異研究”。
本書為一部中國當代文學評論集, 作者采用當下較流行的文學理論與研究方法, 選取中國當代文學領域七部典型小說代表作, 分別為茹志娟《百合花》、宗璞《紅豆》、蕭平《三月雪》、梁斌《紅旗譜》、阿城《棋王》、莫言《紅高粱》、郝景芳《北京折疊》, 進行文本細讀, 分析這些作品的思想內容、語言形式等美學特征與特質, 思考這些小說的時代精神、主流文學觀念等在當下文學、文化中的價值與意義, 力求體現出一些新視角、新理論、新方法, 展示文學的存在價值和本質內涵。除此之外, 本書還對蕭平的所有小說作品進行
本書以21世紀以來的長篇小說為研究對象,以地方為研究視角,采用個案剖析與理論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從城市、鄉村、邊地三個維度入手,分析新世紀長篇小說地方書寫的特質,并指出這一書寫中作家在題材選擇、主題呈現、審美追求、藝術形式等方面表現出的諸多文學新特點。在對研究對象整體觀照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總結了新世紀長篇小說地方書寫的文學價值及其文學史意義,并在此基礎上展望了其可能的發展方向。
強調藝術教學的差異性,一方面是尊重藝術創作的規律,另一方面也是尊重學生獨特的個性化發展。因此,不同于大多數教材偏重于一般知識、技能與規律的講解,本書側重于圖畫書創作思維的引導與個性呈現。在講解創作要素、分享創作經驗的同時,嘗試呈現多人參與的課堂形式:討論、交流、碰撞……力求呈現多元化及豐富、翔實而完整的創作過程。
該書共分九個章節,分別為燈謎知識、名人燈謎、名著燈謎、名句燈謎、名勝燈謎、歷史燈謎、漢字燈謎、成語燈謎、雜項燈謎。書中為我們呈現了每逢元宵佳節,人們置身紅紅的燈海,審讀一條條燈謎,再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的熱鬧場景,也為我們講述了這些燈謎背后的有趣故事,使得燈謎這種獨到的藝術形式融入中華民族的發展史,讓人們在文字游戲中獲得有益的文化知識,陶冶情操。書中濃濃的中國味道,讀來令人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