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稿以其故事類型為研究對象, 首先綜合大量相關的典籍史料綜述《夷堅志》研究和版本情況, 然后從故事類型、續作仿作情況、收錄與傳播等方面進行分析, 解讀其對古代小說題材的開拓、對《聊齋志異》《西游記》《水滸傳》等著作以及文言小說選本、古代戲曲改編的影響, 最后介紹后續改編版本。
由南寧師范大學文學院楊東甫教授編著的《廣西歷代美文》一書,精選從漢代至清代的廣西歷代美文39篇,為讀者呈現古代文人墨客筆下的廣西文化底蘊。全書分漢代·唐代·五代、宋代·元代、明代和清代四個部分,每篇選文有作者簡介、現代文翻譯和作者點評等內容,幫助讀者了解美文作者相關信息及創作背景,便于大眾讀者閱讀。
嚴家炎先生于1995年在北京大學中文系首開金庸小說研究專題課,并發表了一系列有影響力的金庸研究文章,對金庸及其作品進入文學史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書即根據該專題課講稿及相關文章整理而成。
本書是知名學者黃一農先生研究《紅樓夢》外之曹雪芹的專著。作者圍繞“紅學”“曹學”多年來已乏人問津的兩樁公案——《種芹人曹霑畫冊》及《廢藝齋集稿》的真偽這兩個核心,充分利用大數據,以“e考據”(融通傳統與數字的新研究方法)之法,爬梳、分析舊資料,得到了許多新證。作者從文獻學、科技史、文藝學等多學科角度,研究曹雪芹的生命軌跡和《紅樓夢》之外的著作,還原曹雪芹所處時代的情景與家族關系,呈現出一位具有悲憫意識和人文情懷的偉大作家形象。
本書共四章,主要內容包括:丹陽的地理文化背景、《丹陽集》詩人的創作與殷璠詩論、大歷及其后丹陽詩人的創作、客居丹陽詩人的創作。
《行香子·樹繞村莊》:春光明媚,萬物競發 秦觀
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并居唐宋八大家之列,被后世并稱為韓柳歐蘇,兼有一代文宗的美譽。世人皆知韓柳歐蘇為皆為中華文化史上的巨匠,殊不知其風骨格局與人格魅力更勝風采風流,且在其人格養成背后,都有一位偉大的女性。本書從貶謫經歷、貶地作為、社會情懷、文學映射、詩朋文侶、嫂母家教及臨別時光等七個方面凝練而寫意地勾勒了韓柳歐蘇各自不平凡而不無相似的人生,突出地表現了四者偉大的文學成就、高尚的人格操守及超凡的人生格局。
《2018民間文藝研究論叢年選佳作?民俗文化》主要介紹本年度民俗學界的學術研究成果,學科領域的關注方向,學術界的重大事件,以及學術研究的現實關懷;介紹在民俗文化搶救保護方面,本年度所作的努力,全方位、多角度討論“后非遺”時代搶救保護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尋求傳承和發展的有效途徑;推介學界在民俗學學科理論體系完善、研究方法探索、保護發展實踐性學理性研究等方面具有前瞻性的優秀學術成果,反思研究歷程,討論學術發展的方向性問題。
《樂府學》是國家一級學會樂府學會\"樂府學\"和廣州大學人文學院共同主辦的學術叢刊,專門收錄有關樂府學研究的文章,是學會會刊,現已出版到第十九輯。這一輯就設立了七個專題。 其中有\"禮樂考察”內有四篇文章,曹勝高的《社祀與邦風婚嗣之歌的生成語境和韓國良的《”漢武首立樂府說”補證》都很有新意;“文獻考辯”有六篇文章,其中李騰焜的《漢郊祀歌十九章編排順序和“詞多難曉”原因探析和武曉紅的陳旸樂書“箜篌”記載疑誤考辯》都以有力證據給予答辯,值得一讀;“文學研究”一欄,內容更為豐富,臺灣兩位學者的文章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