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長期從事老年醫學的研究工作,主編出版《老年保健600問》等書籍,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次。近年來從事老年骨質疏松的防治研究工作,建立微信訂閱號《之江骨松論壇》,成功舉辦八屆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發表骨質疏松防治相關學術論文110余篇。本書共分為2大部分。第一部分為5章骨質疏松疾病、治療等介紹,包括:1.是誰正在偷空我們的骨骼;2.骨被掏空,究竟是怎樣的體驗;3.強骨的黃金搭檔鈣和維生素D;4.骨密度和骨轉換標志物;5.治療骨質疏松的十八般武藝。第二部分為治療、康復案例。
本書根據骨科疾病的發病規律,重點闡釋了骨科疾病的診斷與治理要點。書中介紹了骨科疾病的流行病學、病因、發病機制、病理生理、診斷要點、治療原則和治療手段等相關內容。
骨盆功能修復全書 是山東省體育局第十三屆全運會外籍特聘專 家、韓國全北大學運動康復學教授元相喜創作的骨盆功能修復全書。全書共分為 4章,第 一章“骨盆的解剖及運動學”詳細介紹了骨盆的解剖學基礎知識,骨盆的運動和骨盆帶的功能生物力學;第 二章“骨盆的評估”介紹了簡單易操作的骨盆評估方法,關節活動度檢查方法,骶髂關節的疼痛激發試驗,以及如何通過X線診斷骨盆問題;第三章“骨盆治 療理論基礎”,闡述了通過主動、集中和重復地對正確身體部位進行治 療,使錯誤的關節位置和不平衡的肌肉得以恢復,從而恢復身體正常
本書以循證為基本理念, 對現代物理治療的評估原理、基本技術進行介紹, 為康復治療專業、物理治療專業學生及從業人員提供學習資料。本書內容按照國際物理治療師聯盟關于物理治療教育的要求進行編寫。本書主要包括物理治療評估的基本理念、骨骼肌肉物理治療評估的基本標準, 并包括不同節段(頸椎、胸椎、腰椎及四肢關節等)物理治療評估操作相關理論及操作技術, 整體功能評估等內容, 并且在每一章后面還提供經典的臨床案例, 為使用者提供更為立體的學習資料, 使其理解物理治療評估的思路。
肌筋膜觸發點所致的肌筋膜疼痛綜合征(又稱肌筋膜炎)是疼痛門診最常見的疼痛種類,如頸椎病、耳大神經痛或枕大神經痛、胸廓上口綜合征、肩周炎、網球肘等(包括了眩暈、頭昏、偏頭痛、失眠、焦慮、上肢和胸背部牽涉痛為癥狀的綜合征),絕大多數由于這些部位肌肉的肌筋膜疼痛觸發點(可以簡稱為肌筋膜觸發點或觸發點)形成所致。本書把常見的容易出現肌筋膜觸發點的肌肉歸納出來,將每一塊肌肉的肌筋膜疼痛觸發點位置在照片中的人體體表上做了白色的x標示,這是大概觸發點位置,可能是一個或兩個點,需要仔細觸診尋找
本書共12章,主要包括:序言:年輕患者膝關節置換術的流行病學;術前營養及一般健康狀況、手術適應證和選擇標準;機器人單髁/全膝關節置換術的進展;脛股關節單髁膝關節置換術;術前康復訓練對全膝關節置換術后臨床結局和功能的影響;膝關節置換術常用的患者報告結局量表;常見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肌力、平衡和功能的客觀評估;膝關節置換術后體力活動和運動的推薦指南;章膝關節置換術后重返工作崗位;膝關節置換術后實現患者滿意和生活質量期望值的關鍵因素等。
本書是詳細闡述骨科疾病的損傷機制、臨床表現、并發癥、治療方法、護理措施的專業用書,尤其在治療方法上突出地描述骨科手術治療方式方法。對新參加工作的年輕骨科醫師在掌握傳統治療方法上起到推動和指導作用。骨科疾病種類繁多,表現復雜。如何便捷地獲得日益新增的知識并運用于臨床是許多年輕醫師非常關注的話題。根據多年的實踐體會,筆者認為要熟練掌握骨科疾病的診斷技能,具備扎實的解剖學、病理生理學及臨床醫學相關理論知識外,加深對疾病基本表現的理解非常有幫助。
本書為《V形雙通道脊柱內鏡技術》的英文版, 介紹了全新的V形雙通道脊柱內鏡系統, 由內窺鏡 (僅含光源、攝像及單路進水系統)、雙通道工作套管、配套工具三大部分組成。該系統符合由表及里、逐層進入的外科化手術理念, 能夠實現手術中實時、全程的鏡下可視操作, 同時也能夠拓展應用于其他部位和入路的脊柱外科手術。該技術符合”安全、簡便、高效”的標準化外科手術操作流程, 更貼合脊柱外科醫生的手術習慣, 容易為脊柱外科醫生所接受, 從而易于脊柱微創手術的標準化和推廣應用。
本書針對臨床實際的需要,詳細介紹了臨床骨科常見疾病的病因病機、病理生理、臨床表現、診斷方法、鑒別診斷、治療方案等內容,既闡明了原則理念,又介紹了規范技術。具體內容包括:骨組織細胞的功能;骨的基質;骨的種類;骨的組織結構;石膏繃帶治療;牽引治療;局部封閉治療;小夾板固定治療;外固定支架治療;復發性肩關節脫位;肩鎖關節脫位;胸鎖關節脫位等。
本書內容全面,圖文并茂,涵蓋了骨盆相關解剖學知識,骨盆失衡的常見病因、臨床分型、治療手法、康復訓練等內容。作者結合數十年臨床治療經驗,總結了一整套完整的檢查、治療手法,其中以松筋八法療效為突出。治療手法配合圖示,操作清晰明了,適合康復治療師及康復愛好者學習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