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日本優秀青年學者齋藤幸平的著作,2018年,該書獲得多伊徹紀念獎(Deutscher Memorial Prize)。該書已成為當今西方生態馬克思主義學派的代表性著作。書中講述德國化學家李比希的觀點啟發著馬克思的思想不斷進化,加深了馬克思對資本主義農業的批評態度。馬克思則進一步認識到,通過對生產資料的管控,合理調節人與自然的相互作用,可以幫助恢復人與自然的統一,彌合物質變換的裂痕。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要與資本主義制度決裂。本書重新審視馬克思的文本,以更系統、更
在本書中,趙汀陽以他的“綜合文本”和“無立場分析”作為方法論,深入分析政治哲學和文化哲學問題,推出“天下制度分析模型”,力圖說明當代世界的理念困境,并且以中國哲學為基本資源,重塑關于“中國”的概念和關于“世界”的世界觀。趙汀陽的“綜合文本”研究法同時也是對哲學方法論的一種探索,其中引進了博弈論、政治學、經濟學、人類學和歷史學的某些分析。這種新的方法論加強了哲學的創造性,同時也可能形成有爭議的理論擴張。
近年來,G20、歐盟等一直在倡導和實踐將開放政府數據作為防治腐敗的工具。本書結合反腐敗和數字治理兩大熱點問題,運用面板數據分析、案例分析、問卷調查與訪談等多種方法,將大樣本與小樣本結合,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結合,全球視野與中國情境結合,從多視角回答了“開放政府數據是否對腐敗防治有作用”和“如何通過開放政府數據防治腐敗”等問題,對委托-代理與數字賦能等理論做了進一步梳理和深化。本書可為如何防治腐敗、建設數字政府提供決策參考。
本書從當代人類學理論視域研究中國的政治人類學,以日常語言視角為核心,試圖從“不以西方為出發點的政治”研究進路把握政治人類學。本書也是在與西方社會科學根本問題對話的基礎上進行的政治研究進路探索。
《行政管理工作中的108個怎么辦》是針對新手行政經理而編寫的,包括六部分,每部分四節,對應采用“月”代表“章”,“周”代表“節”。本書具體內容包括第一個月——進入角色;第二個月——自我提升;第三個月——行政事務管理;第四個月——財產物資管理;第五個月——文件資料管理;第六個月——總務后勤管理。本書進行模塊化設置,簡單易懂,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全面系統地對新任職行政經理剛上任半年的工作進行梳理,適合新上任的行政經理和從事行政管理的人士閱讀,也可供管理咨詢顧問和高校教師做實務類參考指南。
本書提出的城市公共安全及其大數據雙治理體系、相關雙治理問題發現的情景嵌套、大數據驅動的雙治理路線圖等均為學術原創。通過對城市公共安全服務治理及其大數據治理兩個領域的實踐問題關聯分析,構建雙治理體系結構,提出其有實例說明的關鍵分析方法。
《智慧城市安全韌性評價與時空演化》以城市為研究對象,建立城市安全韌性的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模型,并運用ArcGIS軟件建立空間模型分析區域間城市安全韌性在時間及空間分布上的差異。通過實證分析法,對西部地區十二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的城市安全韌性進行針對性的評價和分析,最終提出相關對策。本書的主要內容包括城市發展進程與災害研究、國內外安全韌性城市建設現狀分析、城市安全韌性評價指標體系相關理論、城市安全韌性評價指標體系、我國西部地區城市安全韌性評價時空演化分析、我國安全韌性城市建設中的措施研究。
本書圍繞城市危機管理和城市公共安全這一主題,揭示當前城市面臨的復雜安全形勢,結合危機管理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城市危機管理的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包括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響應與決策、應急溝通、協調與聯動、恢復與評估。通過梳理和分析智慧應急、網格化管理和韌性治理等內容,把握城市危機管理新視點。本書適合公共管理和應急管理等專業的師生,以及應急管理的實踐者閱讀參考。
本書從科學社會主義的兩大理論基石角度研究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的歷史發展,主要內容包括兩大理論基石的初步奠定、內在結構、發展鞏固、挑戰回應、當代價值。本書立足于對科學社會主義兩大理論基石與科學社會主義整體發展之間關系的分析,著眼于科學社會主義的當代境遇和未來趨勢,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呈現了兩大理論基石歷史發展的整體樣貌和內在機理,體現了對“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這一重要論斷的學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