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世界主義法律模型的建構歷史入手,分別探討了羅馬萬民法、中世紀共同法、現代早期萬國法和國際法以及新型的都市法。以康德法哲學為方法論根基,本書為上述法律形態勾畫了一種新的歷史敘事,力圖揭示出這一法律形態在法哲學歷史上的基本輪廓。通過將世界主義意識、國際法史和康德哲學進行有機結合,并聯系對現代世界新型法律形態都市法的關注,本書對法哲學的全新歷史敘事及其對于世界主義法律形態的可能貢獻提出了基本闡釋框架。
在中國法學不斷繁榮并且日益體系化完善的進程中,《法學研究》始終以敏銳的實踐觀察力和卓異的學術判斷力以及優質的稿件編輯能力,在長達40多年的時間里,持續而穩定地發揮了提供學術產品、推廣理論方案、培養研究人才的學術平臺作用,并因此成為中國法學界值得展示的一個學術樣板。在中國法治進步和法學發展的新時代,法學研究者在法治實踐中如何發現重大選題,對于制度建議或政策方案如何進行理論處理,對于學術觀點如何進行學術表達,以及在讀者、作者和編者之間如何建立更為有效的學術聯系,本書可為之提供有價值的學術示
本書分為“新業態勞動者保護專題”“法學論壇”“域外法學”“青年法苑”等欄目,針對社會法、勞動法領域時下熱點的理論問題,審判過程的經典案例以及國外社會法、勞動法的制度借鑒等展開討論,匯集了多位社會法學者、實務部門負責人的精選文章。本書由中國人民大學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研究所主辦,邀約了國內有影響的社會法領域的專家學者組成“編輯委員會”,保證了論文的學術質量。本書已推出七卷,得到了學術界和司法實務界的一致好評。
盧曼是德國最為重要的社會學家之一,也是當代法律系統論的奠基人。盧曼的法律系統論宏大、抽象、嚴密,奇崛之論眾多,對德國乃至其他國家的法律研究都產生了持續而深刻的影響。同時,盧曼理論融合了西方學術界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領域的**進展,頗具后人類色彩,這使其論斷在科技革命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本書是“法律是一部歷史機器”專號,圍繞系統論法學展開深入討論,集中關注盧曼法律系統論的基礎理論和概念,同時探討了法律自主性、法律系統與政治、金融乃至時間等社會理論法學主題,展望其理論的**發展與應用前景。本書不僅適
本書由英格蘭德教授目前已發表的25篇論文組成。這25篇論文是他根據自己對中國法學界發展現狀的判斷,專門為中國法學界挑選的,精準地概括了他的學術思想。由于本書的內容之前沒有在任何國家或地區結集出版,因此可以說本書乃是為中國法學界“量身定制”的。全書涉及法哲學、刑法與刑事訴訟法多個領域,內容豐富,論證精當,足見作者功力。 本書的內容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法哲學與法理論,共包括7篇論文。該部分集中體現了英格蘭德教授對于法哲學與法理論的思考。第二部分是刑法總論,共有10篇論文。該部分涉及法益、正當防
《法學與文學公開課:來自原罪的規訓》介紹“希伯來—基督教文明”分支下的文學作品與罪罰思想。與古希羅文明相對應,它是一種強調群體本位、抑制原欲并肯定超現實之生命價值的宗教本位思想。這種抑欲型文化模式逐漸發展為西方文明母題的第二條源流。可以看到,西方中世紀、理性主義時期、啟蒙運動時期、19世紀文明的發展軌跡,均與“基督教文明”一脈相承,呈現出較為鮮明的原罪情結與宗教人本意識,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法學思想,均傳遞著以人智(理性)戰勝人欲、強調規則與秩序、肯定個體價值、保障群體利益的復合型理念。
理論是實踐的向導,本期《實證法學研究》以“理論探討”開篇,刊發《行政行為撤銷、廢止解釋論》,對行政行為撤銷、廢止的立法、學說及判例進行全方位考察,厘清撤銷、廢止行政行為的規范構造,進一步夯實了行政法學基礎理論研究。本期設置“智慧法治”欄目,關注“黨內法規數據庫建設”“數據保護知識產權法治”“網絡平臺治理立法”,聚焦新時代新信息技術與法治的深度融合;在“司法制度”板塊對民營企業家犯罪預防機制、刑罰執行、監獄刑事執行變更證據規則進行實證研究;“糾紛化解”板塊圍繞“另行起訴”在民事審判中的適
本書分兩部分:民族法學研究、東北亞各國法律制度比較研究。收錄了《民族地區刑法變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探析》《論民族自治地方自治立法權和地方立法權的科學界分》《論韓國民法典編纂的歷史性基礎以及法典的性質》等25篇文章。
本書在對社會保障國際沖突進行理論解析的基礎上,總結國際協調與合作的基本路徑和方式;借鑒世界各國及國際組織的立法范例和法律實踐,概括提煉出以立法和締約方式解決國際沖突時應當堅守的價值理念、基本原則及十余項普遍性制度,以資立法或締約時選擇運用。
本書受啟發并鏡鑒于循證科學與傳統醫學的成功結盟范例,以及循證方法在包括經濟學、管理學、新聞學、教育學、社會學等社會科學諸多領域的開疆拓土經驗,通過法循證學理論和實踐上下兩編,全面系統地提出并論證了循證方法在法學中引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循證學在法學實踐中的應用。本書意在為培養符合卓越法律人才2.0版人才內涵和實踐技能的“新法科”教育,提供全新的教學素材;同時為新時代中國特色法治決策,提供智慧決策與循證決策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