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文學已誕生兩百多年,中國科幻亦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中國科幻的發展,離不開對世界科幻經典的學習。本書匯聚了30位科幻作家對31部科幻經典的閱讀心得,傳達了作家們對今日世界的憂思,帶有相當鮮明的當下印記。所謂的經典,是那些在我們提出問題、尋找答案時會想到的作品,因而能夠常讀常新,讀者可以從這份有限的書單中,感受到閱讀經典的無限樂趣。
本書是劉益善所做的文學講座合集,旨在鼓勵青年學生與文學愛好者踏上寫作的道路,用文學記錄生活,反映時代發展、豐富精神世界,書中比較深入地探討了讀書與人生、紅色寫作、短篇小說技巧等內容,并對一些湖北知名的作家作品予以分析,可以視為對湖北文學發展的一次回顧與展望,對了解湖北文學的發展歷程、學習寫作相關技巧以及推動湖北文學的繁榮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本書是一本人文講稿合集。全書包括十八篇文章,內容包括中國當代文學的現狀與作家的使命感、紅色寫作、作家的三大功夫等,涉及寫作、閱讀、收藏等方面,文字生動流
本書共收錄95位西語美洲當代作家(其中有三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6位塞萬提斯獎得主),涵蓋了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哥倫比亞、烏拉圭、秘魯、委內瑞拉、古巴、尼加拉瓜、波多黎各、巴拉圭、危地馬拉和玻利維亞等國。內容上涉及“爆炸文學”“爆炸后文學”和世紀之交的“西語美洲新小說”。按照“當代外國文學紀事”叢書的體例,每位作家有一篇個人介紹和一部作品賞析。
《科幻理論的未來版圖》綜合分析,指出未來科幻理論發展可能圍繞如下三個方面。首先是對通過哲學思考,拓展對科幻本質的認識。在跨越認知、思想邊界探索、思想實驗等方面,科幻文學和相關藝術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這些優勢還沒有被廣泛開發出來。其次是當前科技變化對科幻的影響,會導致科幻理論形成一個跟學科重疊的重要方向。這個方向不但朝向科技發展,也朝向倫理和消費與社會文化的發展。第三是在研究方法方面,科幻理論的研究可能更多結合當代信息科技、人工智能科技,并且逐漸從博物學走向演化學。對所有這些方面的研究,我覺
“我覺得,有必要把這些閱讀經驗整理出來,和喜歡文學的朋友們分享,讓文學大師距離我們更近,也讓我們走進文學大師創造的瑰麗和絢爛的世界。” 《大師創造的世界》是讀書達人、著名作家邱華棟多年累積、精心遴選的閱讀筆記。作為深受世界文學滋養的當代文學名家,邱華棟在《大師創造的世界》中將目光聚焦于19世紀下半葉至今,對世界文學格局產生深刻影響的十數位大家:從喬伊斯、卡夫卡等歐洲現代主義小說大師,到海明威、索爾·貝婁等“二戰”后美國小說巨擘,再到魯爾福、加西亞·馬爾克斯等拉美“文學爆炸”巨匠……
本書收錄了中國神話、希臘神話、北歐神話、印度神話、埃及神話、日本神話、阿拉伯神話以及印第安神話,并探討了不同地區神話的特點。
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最終成果, 結項等級為優秀?苹眯≌f是一種結合現代科學理論發展的敘事形式, 在敘事中所展現的未來世界往往具有一種特殊的烏托邦能量。本書結合具體的科幻文學作品, 分析了科幻的文本基礎、未來要素、當代意識、書寫形式以及具體的結構方式。具體的科幻烏托邦具有一種基于希望的想象辯證法, 它所指向的是一種未知的東西, 超出我們過于熟悉的日常經驗之物, 從而出人意料地變成了對于我們自身處境的反思與展望。
本書是一部文學評論合集,作者選取了路遙、莫言、賈平凹、王安憶等知名作家的代表作品進行分析和評論,以獨特的視角、不同的切入點對作品進行了重新的解讀。本書立足于青少年的閱讀,有助于指導寫作,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與指向性。語言深刻,觀點新穎,每章圍繞一個作家名作展開,包括作者素描、導讀與分享、節選批讀、寫作提示四個版塊,在激發青少年閱讀經典的同時,為其日常閱讀和寫作提供了新的經驗和有效手段。是一本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閱讀指導讀物。思想性、可讀性、文學性俱佳。
在前言部分對通俗文學進行界定,細述西方通俗文學的歷史發展、讀者群體以及與其他媒介的互滲;接著在主體部分對不同的通俗文學類型進行介紹,其中包括對每一種類型的溯源、特色分析、主要作家以及個案研究;最后是總結,即在互聯網時代西方通俗文學的未來發展趨勢。 本書特色:以深入淺出的語言、明白曉暢的文字對新世紀的西方通俗文學進行闡釋和品讀,傳達通俗文學中的倫理思想與美學價值,材料新穎,通俗易懂,使讀者對新時代西方通俗文學有個概覽式的了解,激發讀者閱讀西方通俗文學的興趣。
本書分為上古文學、中古文學、近現代文學和當代文學四個階段。每章節分八大板塊,分別是創作背景、推薦譯本、情節概述、電影與文本對照、相關辯題、分角色朗讀、比較出真知、創意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