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收集整理了清代及其以前歷代的理濕類名方80首,其中,張仲景的經典理濕名方34首,其他理濕名方46首。每一名方包括傳統應用、現代研究、類方鑒析、原文與方論四部分。傳統應用包括藥物組成、功效主治、服用方法、加減化裁;現代研究包括臨床應用、實驗研究;類方鑒析部分列出多個典型類似方的組成、功用、主治、鑒別;原文與方論包括名方所出經典文獻的原文和歷代名家針對該方的論述。本書中的理濕名方,均為經歷史檢驗證明為確有療效的傳統方劑,對當代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極具參考價值。可供中醫臨床醫生、中藥研發科
本書選取不同時期的本草經典著作, 即《神農本草經》《炮炙大法》《本草備要》3本本草古籍原文, 帶領讀者沿著本草學的發生發展脈絡, 追本溯源, 了解中藥藥性、功用、炮制等方面的知識, 讓讀者于臨證使用中藥時能更為得心應手。
本書深入挖掘我國古代醫藥學家在黃芪藥性及臨床應用方面取得的、散在于各種本草典籍的寶貴經驗,回顧和總結了現代醫藥工作者對黃芪的研究與開發所取得的成果;同時,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開展創新性研究,并將種植生產基地選種育種、栽培技術、規范化生產等實踐經驗進行整理。
《本草綱目》全書共52卷、16部、60類,記述品種1897條,附方1萬多條。該書不僅是中國古代本草學的集大成者,也是在世界上有重大影響的博物學巨著,被稱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本書選取《本草綱目》中經考證基本明確和尚有爭議的品種1100多種,其中植物類700多種、動物類280多種、礦物及其他類120多種,以實用、可行、簡便的原則對原書釋名、集解、修治、性味、主治、發明、附方等欄目中的內容進行精選。為突出該書中醫藥價值,從“序例”中選取了22個臨床用藥專題,從“百病主治”中選取了95種常見病癥的用
本書共分五篇:第一篇(總論),主要介紹了肝膽病方劑的發展簡史、方劑常見治法與分類、方劑的組成變化與劑型、煎法與服法等知識。第二篇(常用古方),主要介紹了上至秦漢、下至明清歷代醫家治療肝膽病的經典古方,從方名、來源、組成、功效、肝病藥理等幾個方面進行了總結。第三篇(現代驗方),精選了近現代全國名老中醫診治各種肝膽病的名方、驗方,以及全國三甲醫院的院內制劑等,從方名、來源、組成、功效、方解、肝病藥理等幾個方面進行了集中總結和展示。第四篇(常用中成藥), 精選了現在臨床上治療肝膽病的常用中成藥,從組成
方又名膏劑,是中醫常用八大劑型,膏方最早起源于外用,在歷代中醫典籍中都記載了大量的外用方,可用于治療內、外、婦、兒各科疾病。鑒于外用膏方療法是獨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中醫適直技術,我們查閱古今幾十部中醫典籍著作,從大量的經典膏方中去蕪存菁,選錄經典,編纂成書。本書按疾病分類,在辯證論治的原則下介紹內科、外科、骨科、皮科、婦科、兒科等各科疾病的傳統外用膏貼方藥。同時,因外用膏貼療法在現代臨床應用廣泛,治療技術日新月異,我們參考核心期刊文獻,挑選近10年臨床效驗膏貼,單列成目,供臨床醫師、在校
本書共分為基礎篇、工藝篇和臨床篇三大部分,涵蓋了內服膏方的概念、特點、歷史淵源、應用注意事項、制備工藝、膏方養生及各科疾病膏方治療等內容。
本書旨在為醫務工作者、中醫藥愛好者以及廣大讀者提供關于中成藥的全面、準確的用藥指導,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中成藥,提高臨床療效。本書以常用的中成藥為主線,系統地介紹了中成藥的主要成分、功能主治、規格、用法用量、不衣反應、禁忌及注意事項等關鍵信息。通過深入研究相關文獻和臨床實踐,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和專業知識,本書提供了準確、全面、可靠的用藥指導,幫助讀者更好地應用中成藥。
本書的編撰目的旨在立足于中藥炮制理論上,對每個品種的炮制要點、工藝參數等信息進行詳細描述,并對該品種最新的中藥炮制研究進行歸納、總結。全書分為總論和各論兩部分。總論按炮制工序劃分為凈制、軟化、切制、干燥等七個部分。每部分對相關工序的基本理論、炮制要點和常用設備等進行論述;各論按工藝流程劃分為切制、炒炙、蒸煮、其他四部分,列舉了代表性的中藥材的詳細炮制方法、質量要求、炮制作用、炮制研究等內容。
本書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更多的中藥學知識,讓同學們更加深切地體會到作為中醫學子的光榮使命。具體內容包括:艾葉;白芍;貝母;半夏;白頭翁;白花蛇舌草;百合;白芷;白及;白菊花;白茅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