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詩人盧山的一部詩集,精選詩人多年創作的詩歌127首。有了新疆的生活體驗后,盧山的詩展現出了一種新的開闊意境。實際上,生命的真實構成了盧山詩歌創作的一條清晰的脈絡無論是抒寫青春或愛情,還是江南與邊塞。盧山詩歌的力度源自生命的燃燒。與他的舊作相比,這組詩有了更為質樸、渾厚、沉穩的意象與表達,這是那片遼闊土地的賜予,也是詩人生命的深沉感悟。
青年詩人王少勇的一部詩集,精選詩人多年創作的詩歌120首。王少勇的詩均來自對日常生活的感悟,似乎剔除了詩歌中的某些技巧,類似于鹽,尋常中有著稀有的品質,平淡中有著新奇的滋味。他積極探索現代漢詩的及物性寫作,并呈現出了一種屬于自己的平淡而富有深意的表現方式。
青年詩人梁書正的一部詩集,精選詩人多年創作的詩歌139首。梁書正的詩歌帶有很強的抒情性,這一抒情既具體又抽象,具體是指其抒情的起源都基于日常生活的事實尤其是鄉土生活的事實:一草一木,一飯一粥……抽象指的是抒情的指向并不局限于具體的人事,而是指向土地、自然、人性、生活等具有本質意味的存在。這些詩歌中有一種確信的姿態,不僅僅是對語言和詞語的確信,也是對一種滿足于日常生活并能從中獲得詩意象征的確信,這使得梁書正的詩歌行云流水,樂觀豁達。
詩人李福堅的一部詩集,收錄詩作近百首。詩人默默地關注著大地上的事情,村莊、樹木、田野、勞作、飲食,他把憂慮、憤怒和悲喜默默化成生命的體驗,并最終歸于平靜。李福堅的詩歌寫作已經消除了表面的抒情和被喂養的情感,有了自己的思考;他學會更現代的詩歌修辭,這套修辭是工具也是方法,他正借用它們,努力從事物的背后去探索世界,呈現他所抒寫的對象背后那隱藏的精神、命運和思想,這使他的詩歌有了抵達更深遠的地方的可能性。
本書大量書寫了作者的故鄉,大運河畔、洪澤湖邊。全書共分為三個部分,“在水一方”“順水前行”“擊水高歌”。在這里,一個水邊長大的孩子,將為您打開一片靜幽、柔媚的水世界,她有著水的單純和澄凈、柔情與執著,她對待世界的態度驚人地與水一致,她寫的不僅是水邊世界,更是塵世間。
本書內容包括:熟了的櫻桃、世界讀書日、撈魚河、民謠里的月亮、摘星記、勞動節、給×的十八歲、鏡子、另一種春風、晚霞、砍伐者、映山白、雷鳴、陣風、天空的云、鳥鳴、冷雨、山歌等。
本書是詩人尹躍翔第一部詩集,分五輯收錄了創作的一百二十余篇優秀作品。尹躍翔的詩歌題材廣泛,涉及青春、婚戀、高山、長河等,有對歷史的拷問,對人生的缺憾,對社會的不公,對環保的憂思,作者在詩意的精神家園中,感悟人生,切中時弊,咀嚼生活,謳歌美夢。從《致同在異鄉的人》到《我想你了,淳化!》;從《柴垛》到《三原小街》;從《回望》到《樹梢的柿子》,每一個句子都散發著炊煙的人性溫暖,閃爍著柴垛背后的純稚目光,流淌著小街的人情鄉韻,蜿蜒著柿樹枝頭的秋風秋色,凝結成揮之不去的繾綣回望,他通過詩歌告訴人
本書共3篇,分別為風花雪月篇、古韻流香篇和流金歲月篇,內容涉及作者對春夏秋冬四季景物的深情眷戀,對自然界一草一木的美好問候,對浪漫愛情或淋漓或含蓄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謳歌以及對人生的思考與感悟。作者用生動、質樸的文字表達了自己的所感所想,旨在與讀者產生或美好或啟迪或鼓勵或思索的靈魂共振。
本書為一部書寫京杭大運河流域中段以及南段的自然、人文以及風土的長詩。詩人黃亞洲出生在大運河畔,長期生話、工作在大運河畔,多次行走于山東、江蘇、浙江等地,探訪京杭大運河淵源流長的歷史文化和遺跡,長詩以《運河開始了》《大運河的骨關節》《運河南端風情》《當代的船笛》等章節,深情描繪了大運河的歷史滄桑和文化底蘊,展現了大運河的發展變化和今日風采。結構布局巧妙,文字聲韻起伏,具有獨特的風格和特色。詩歌內容充滿真摯的情感,字里行間表露了他對大運河以及家鄉的熱愛。
本書是根據詩人一生中與運河有關的各方面經歷寫成的。作者的祖父、父親曾沿著運河無數次或步行,或搖著沉重的農船在運河里緩緩向前。作者從小就乘坐輪船在運河里來來往往,中年以后又在運河邊定居下來,見慣了運河及其流域的風物。作者將多年經歷的人生況味和運河風物結合并用詩歌形表現出來,較完整地呈現出江南運河的全貌以及歷史底蘊,富有獨特的地域風味。從作品中,既能領略江南運河古老的歷史文化,也在在作者對運河沉思冥想中體悟到人世的滄桑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