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圍繞山西區域協調的理論與實踐展開分析論述,通過梳理區域協調的政策演化、理論發展和國家區域協調發展重大戰略部署,著眼山西區域協調的發展實踐,結合省內外的經驗啟示,提出新時代下推進山西區域協調發展的總體思路、重點任務和政策建議。本書的研究成果可為進一步推動區域分工合理化,提高經濟社會活動空間格局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空間格局的匹配度,促進山西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發展,譜寫新時代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和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提供智力支撐。
本書的組織編寫工作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北京師范大學共同完成,參加的部門包括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農業農村部、國資委、稅務總局、統計局、扶貧辦、證監會、全國總工會等。全書共17章,其中,第1章到第5章是居民收入分配的年度統計資料和分析報告,包括按城鄉、地區、行業和經濟類型的收入分組等情況;第6章到第11章是與居民收入密切相關的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險、財政再分配、社會救助、慈善事業、脫貧攻堅等收入分配領域重點工作進展情況;第12章到第17章,是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拓寬財產性收入渠
建設和管理好首都,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新時代北京四個中心建設及其協同推進戰略研究是全面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和《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精神,優化提升四個中心功能的重要課題。本書主要從七個部分對此問題進行了系統性、專業化的探究。
本書重點對省級政府調控的邊界,新時期政府調控的主要內容,中央與省級政府集分權的均衡及其差別,政府調控的邏輯進行了闡述。同時,本書還提出了省級經濟調控體系,探討了體系的構成、目標以及調控體系的實現路徑,并選擇了成渝地區為對象進行分析。
本書是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的技術收斂問題》一書基礎上的深化,是在分析我國區域間技術協調發展現狀以及技術收斂理論和實證研究基礎上對技術收斂實現機制的進一步研究。本書也是我國出臺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等相關政策背景下對區域技術協調發展機制的研究成果。 本書的研究內容涉及了區域創新基礎的均等化、區域間技術互助與服務、區域間技術合作以及區域間技術市場一體化等方面的實現機制。同時,為了進一步了解發達國家促進區域間技術協調發展的實踐,本書對歐洲的知識創新社區、英國的升級計劃進
本書以發掘區域創新資源配置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微觀機理和宏觀效應為主要目的。立足于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與區域創新資源配置的基本特征事實, 構建區域創新資源配置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本理論分析框架; 利用全要素生產率衡量經濟高質量發展, 對區域創新資源配置的效率及其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效應進行評估, 并進一步解釋不同創新資源的配置情況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影響的時空異質性, 基于此提出優化區域創新資源配置、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建議。
本書共12章,共分幾個研究重點:一是圍繞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和人才是第一資源方面的,如加強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強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圍繞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區域重大戰略等方面的,如天津、廣東、江西、山東、吉林等地黨委政府及市場主體等加快高質量發展的理論和實踐創新;三是圍繞社會文化領域等方面的,如加快建設法治社會、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加強智庫建設等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創新。
意大利藍皮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和中國歐洲學會意大利研究分會共同組織編寫,逐年對意大利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外交、中意關系等方面的形勢與重大進展進行介紹與分析。本書是意大利藍皮書系列的第四本。2022年,俄烏沖突成為影響意大利內政外交走向的最重要“變量”。沖突在歐洲引發的能源危機和高通脹令意大利面臨新困境,也加速了其或積極或被動地推進一系列變革的進程,在探索中求“新”求“變”成為貫穿2022年的主題,而且在政治、經濟、能源、外交等領域都有突出體現。本書的
本書描述了美國新自由主義的起源和演變。從1978年到2008年的擴張性階段被2008~2009年的全球經濟危機和危機所破壞, 并在之后被奧巴馬政府部分恢復。特朗普復興新自由主義的嘗試導致了一種新的、更激進的形式的出現, 盡管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它仍然是一種不穩定的政策體系, 注定會隨著下一次全球經濟危機而崩潰。美國新自由主義政策演變和重建努力的政治后果是, 一方面, 政府機構的崩潰、主流政黨的衰落、民主實踐的萎縮、權利和價值觀, 以及對公民自由的攻擊, 另一方面, 隨著新自由主義信條的
本報告首先回顧了從印尼獨立到政治轉型時期的外資政策演變過程,并分析了這一時期影響印尼外資政策的國內政治和外部因素。報告研究的重點是印尼政治轉型后的外資政策演變和根源。筆者認為隨著印尼政治經濟轉型的進行,印尼國內的選舉政治、地方分權、社會組織的發展等因素都將對印尼的投資環境和政府的外資政策制定和執行帶來一定的影響。印尼海洋強國戰略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契合為雙方的經貿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研究印尼當前的外資政策,對于雙方進一步加深合作,降低投資過程中的經濟和社會風險提供了可靠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