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岳 (1492-1552年), 福建泉州惠安張坑人, 是正德、嘉靖年間著名的理學家、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張岳由文人出仕, 不論擔任文官或是武職, 皆卓有建樹, 受到時人的廣泛贊譽。張岳一生勤奮好學、為官清廉、剛直不阿, 不僅具有突出的文治武功, 而且具有令人欽佩的優秀品德。本書以豐富的歷史資料為基礎, 全面地展示了張岳一生的文治武功、思想品格和學術成就。同時, 對張岳一生的活動及其相關的事件和人物也有深刻的描述。本書的出版將對張岳研究和地方文化建設, 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本書分五章,內容包括:柔軟的漫憶;站在創業者的肩膀上;圣三一,讓夢飛翔;郭騰的教育觀;家長和孩子選擇圣三一的理由。
本書講述的是投身于“中國芯”發展的一群建設者的奮斗故事,全書內容以具有人文氣息的人物專訪形式呈現。芯片領域中的人才幾乎都是“**”,很多是保送上大學,且碩士、博士占比極高,國際一流高校畢業的也不在少數。當前,作為國之重器的“中國芯”,不僅關乎著國家的信息安全和經濟建設,也擔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與此同時,芯片技術是科技中的科技,由于技術門檻高、研發周期長、投資風險大,因此投入芯片領域不僅需要過硬的技術,還需要強大的內心、堅定的意志以及對“中國芯”的一種情懷,只有這樣才能堅持下去。中國芯
2006-2010年, 邛崍市連續成功舉辦五屆“中國·成都 (邛崍) 國際南絲路暨文君文化旅游節”。旅游節重頭戲之一是受到關注的“文君論壇”, 國內眾多專家學者提交的相關文本, 收入每屆一期的《文君文化研究》雜志。本書稿是五期雜志作品的精選本, 涵蓋了卓文君和司馬相如兩位歷史人物的主要研究成果。關涉話題廣泛, 諸如爭取婚姻自主、文君當壚相如滌器、臨邛卓家與南方絲綢之路、開拓西南夷、賦體辨析、蜀女多才, 以及古琴、古曲、古城等的深度探討, 填補了文君相如文化研究的空白, 對提高邛崍的知名
“時代楷模”是由中宣部集中組織宣傳的全國重大先進典型, 充分體現了“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準則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具有很強的先進性、時代性和典型性的先進人物。中央電視臺設置《時代楷模發布廳》欄目, 以中宣部和有關部門名義發布“時代楷模”感人事跡, 本書稿將2019年至2021年 (截至目前)“時代楷模”的感人事跡集結成冊, 旨在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文字, 做成大眾讀者喜聞樂見的圖書, 傳播正能量, 致敬楷模, 學習榜樣, 為時代添彩。
清王朝后三十年,從敗落到滅亡,而袁世凱卻生逢其時,在晚清危局中一路升騰:由布衣從軍,而洋務新秀,而新政中堅,而中華民國大總統。一時間,歷史似乎演繹了非袁莫屬的格局。
作為清廷倚重的大臣,袁世凱未能讓清王朝起死回生,反而還堂而皇之地親自取代了它;作為革命黨寄予厚望的民國大總統,袁世凱也并非真想讓共和在中華大地扎根,因而就有了獨裁與稱帝的鬧劇。于是乎,神話其能量的想象,與鬼化其行事作為的描述便相伴而生,坊間小說、嚴肅史籍,乃至教科書都不能免俗。
本書通過袁世凱的親筆
張向榮,中國人民大學文學博士,青年文史作家、書評人,書寫著名歷史人物王莽及其所處時代的通俗歷史讀物。
少數人為什么能成事?為什么能持續成事?為什么能持續成大事?而多數人,手里一把好牌,為什么就總是出昏招,就總是打不贏?還有一部分成過事的人,暫時挫敗之后、暫時成功之后,為什么就徹底慌了,就完全不知道應該如何繼續做了? 在非常難做事的晚清,曾國藩做實事,做很大的實事,持續做很多很大的實事,為師為將為相、立功立德立言,留下了方法論和修煉法門。 成功不可學,成事可學。《成事》以梁啟超編選的《曾文正公嘉言鈔》為底本,集合曾國藩、麥肯錫、馮唐個人過去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