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經濟史方面的專著,考察唐代敦煌西域地區私人借貸的民間秩序。全書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對國內外關于唐代漢文和吐蕃文借貸契約研究相關成果進行梳理,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并對理論基礎作出說明。第二部分為敦煌和吐魯番地區的私人借貸活動在唐以前的發展情況。第三部分為本書主體部分,以私人借貸民間秩序的形成和確立為線索,論述唐代敦煌和吐魯番地區私人借貸民間秩序的運作機制。最后一部分是對唐以后各王朝的私人借貸活動發展、變化的簡要梳理。
本系列圖書面向銀行業專業人員職業資格考試的考生,包含機考題庫和高頻考點兩個部分。 機考題庫嚴格篩選歷年考試中符合新考試大綱和新法律法規的典型真題進行組編,解析詳盡,能有效幫助考生鞏固知識點、熟悉真考題型。書中共展示了6套真題試卷和2套考前摸底仿真卷,并在隨書配套的題庫軟件中提供更多的試卷供考生練習。 高頻考點緊扣考試大綱,明確考試重點,雙色印刷,設計簡單,攜帶方便,適合考生在考前重點復習時使用。 圖書提供的增智能服務包含視頻課程、智能題庫、全真機考、直播
《中國投資發展報告2022》是“投資藍皮書”系列年度報告之一,也是中國建投投資研究院向社會推出的“中國建投研究叢書?報告系列”年度研究成果。報告旨在對上年度中國投資行業和市場進行盤點和回顧,對本年度中國投資發展進行預測和展望。 2022年是全球經濟充滿挑戰的一年,受世紀疫情、俄烏沖突、全球通脹、貨幣收緊等影響,金融市場跌宕起伏,經濟復蘇嚴重受阻。中國經濟承受了三重壓力的嚴峻考驗,在房地產投資大幅下降的情況下,基礎設施投資持續發力,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實現了5.1%的增長,為穩經濟做出了積極貢獻。資
2013年以來,中國“大資管”行業跨界競合與混業經營的態勢加速形成。牌照放開、渠道擴充、投資拓寬等資管新政打破了資產管理業務分業割據的局面,資產管理行業步入具有競爭、創新、混業等特征的“大資管時代”。資管規模迅速擴大,資管產品不斷豐富,資管行業已經逐步成為影響國民經濟和金融市場運行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在嚴監管和有序發展的新形勢下,特別是《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銀發〔2018〕106號,以下簡稱“資管新規”)推出以來,資管行業機遇與挑戰并存,出現了一些新現象、新特征與
本書以農村商業銀行為研究對象,以金融科技的蓬勃發展為契機,找準長期以來農村商業銀行為三農、小微經濟主體提供信貸等融資服務的能力不足而導致難以可持續發展的原因,突破農村商業銀行基于傳統信貸技術提供小額信貸服務的局限,對金融科技能否和如何釋放農村商業銀行為三農和小微經濟主體提供融資服務的主觀能動性和能力的問題進行研究。首先,對金融科技發展背景下農村商業銀行為三農和小微經濟主體提供融資服務的能力進行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自生能力理論、信息經濟學理論、網絡經濟定律、長尾理論等理論基礎的闡述
中國的經常賬戶順差曾在國際金融危機前獲得全球政策界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然而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短短十多年間,中國的經常賬戶順差占GDP的比重迅速下降,并保持在相對平衡的狀態。本書從經常賬戶的儲蓄—投資視角對中國過去二十余年間的經常賬戶進行分解和分析。本書對于中國經常賬戶的分析采用了一致的框架:依據國際收支恒等式(經常賬戶余額=儲蓄-投資),將中國經常賬戶分解為居民、企業和政府部門的儲蓄和投資,并進一步獲得三部門的儲蓄/投資率、儲蓄/投資傾向和收入分布,以此考察各部門參與者對中國經常賬戶變動
一個國家只有擁有運行良好的金融體系才能繁榮,但這并不意味著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越大,它越可能繁榮。好東西有可能過猶不及。當代金融行業存在諸多問題,結構高度復雜且相互依賴、缺乏彈性,系統性風險居高不下,衍生品泛濫,交易量大到荒謬,但對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貢獻卻無從明了。為什么會這樣?金融的本質到底是什么?這個行業應該服務于誰,肩負什么使命?金融能否讓商業變得更有效率,讓生活變得更美好?有沒有最佳解決方案?英國經濟學家約翰·凱在《金融與繁榮》一書中對這些問題進行
數字化時代呼嘯而來,正在重新定義經濟結構、金融效率與人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數字技術發展的速度、深度和廣度不斷增加,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本書重在討論新時代背景下數字經濟、數字金融面臨的機遇、挑戰以及治理,包含六章內容:數字經濟與數字普惠金融、金融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數字貨幣發展與數字人民幣、數字金融的監管框架與規則、數據治理與個人信息保護、平臺發展與反壟斷。從宏觀角度看,數字經濟的起飛對于生產效率、收入分配、公共政策有何影響?數字化時代加速演進,金融行業究竟面臨著怎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需要構建對創新增長更為友好的金融生態。在當前我國以銀行融資為主導的間接融資體系下,商業銀行的風險厭惡機制和業務模式決定了當前融資體系對創新的支持可能還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我國金融體系改革的寶貴經驗顯示,大力發展包括創業投資、風險投資、天使投資在內的私募股權投資,不斷豐富創新創業主體的融資渠道,逐步構建涵蓋從商業銀行授信到創投機構和資本市場的完整創新金融支撐體系,是用市場化方式推動金融支持中國經濟創新增長的重要渠道。
作為區域協調的重要政策抓手和資源空間配置的典型組織形式,開發區通過招商引資吸引要素、企業和項目入駐,成為了產業集聚空間載體和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是中國為重要和成功的區域發展戰略之一。本書基于中國開發區招商引資的基本邏輯與特征事實,以及手工整理、文本分析和創新測度得到的國家-城市-開發區層面系列獨特數據,本書從產業屬性、企業特征、集聚理論、產業鏈布局等視角實證檢驗了中國開發區招商引資的理論邏輯與現實選擇。本書重點研究以下幾個問題:開發區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是什么;開發區招商引資的運行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