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詩集》作者以浪漫主義情懷,用飽含深情文筆,譜生活之曲,寫愛情之歌,繡百花之姿,品百果之甘,嘗百蔬之鮮,更把祖國的名山大川濃縮在一首首精美的詩篇之中,讓人生綻放異彩,給世界貢獻華章。
本書中收錄了陳毅同志的手書詩稿一百題,內容分為三個部分,一部分是1944年到延安后清理歷年詩作時選錄的,第二部分是1949年題贈給徐平羽同志的詩詞,第三部分是零散的手稿。這些詩稿表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堅定信念和革命浪漫主義精神。
《我在一顆石榴里看見了我的祖國》是當代有名詩人、“第三代詩人”的重要代表楊克近期新的一部詩集,分為“吾文吾土”“云端交響”“草木本心”三輯,收錄的詩作以近四年創作的成果為主。所收作品情感真摯,貼近現實,體現了當代中國昂揚向上的發展步履,精準表達了普通人的生活、情感與精神面貌。作品音韻流暢,可讀可誦。譬如《我在一顆石榴里看見了我的祖國》,以小喻大,表現中華民族像石榴籽緊緊相擁的凝聚力,表達中華民族“忍受著龜裂土地的艱辛”,但“沿著春風的誘惑瘋長”的進取之志,展現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頑強生命力和創造美
《余之詩》是余秋雨先生七十多年來的詩集。在一般的印象里,詩歌與青春聯系在一起,余秋雨卻說:真正的詩意是在老年,因為他一切追求都追求過了,一切目標都已經失去了,剩下的就是像詩歌一般過日子。他擁有長天白云,擁有沒有實際目的的美好晚年,能夠安靜地過日子,這就是詩啊。全書分為四部分:部分身邊滋味,寫日常生活中的詩意;第二部分天邊思緒,寫哲理性的思考;第三部分流年回顧,以詩體追憶人生過往;第四部分是古體詩詞,多以人生際遇、感悟為主題。作者將這些藏在心底的句子次公開面世,希望能有其他的心靈來感應。這本
本書是一位文學愛好者的業余創作詩集,選錄了作者陳小平女士2018年至2021年創作的詩歌。主要內容有對山水湖泊的描摹、即時即景的感悟、風土人情的描繪及艱苦創業的經歷等。
本書是一本詩歌集, 是2020年安徽省詩詞協會征集的會員詩歌作品作品精選集。在本書中, 各位作者飽含家國情懷, 傾聽人民心聲, 謳歌時代, 關注民生, 以鏗鏘韻律, 譜寫了一篇篇壯魂提氣之佳作。這些作品貼近人民、貼近現實, 描寫的是使人們自身最熟悉的生活, 抒發的是自身最真切的感受。這些作品題材廣泛, 包括懷古詠物、送別唱和、人生感悟、生活所思等內容。這些作品, 積極向上、情感豐富、意蘊深長、富有韻味, 可讀性強, 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市場傳播價值。稿件中主要存在文字、標點錯誤, 已在稿
本書是《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教師讀本》系列圖書第二輯中的一本,分上下冊。本書結合教育工作實際情況,對《詩經》進行系統解讀,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李山,長期從事中國古典文學專業教學與研究,研究詩經多年,本書稿是《詩經》的全文注音版本,包括原文、注釋、賞析、釋疑解惑四個欄目。原文內容準確,參照權威版本;注釋對詩中字詞進行解釋,簡潔、明確;賞析文字簡潔通順,向讀者系統介紹《詩經》各篇的文化內涵;釋疑解惑圍繞詩中涉及的具體問題或相關知識點進行解讀,解答讀者在研讀《詩經》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疑問,體現教師讀
舍沽諾吉出嫁記·詩歌篇(上)收集、整理、翻譯了《蜂兒與鮮花》《特吉巴巴》《白猴歸山》《相思鳥》《舍沽諾吉出嫁記》《阿阻阿酉》六篇彝族詩歌。每篇多以五字為一句排列,彝文、國際音標、漢文相對照。向讀者展示了彝文出嫁歌的豐富的內容,幾乎涉及古代彝族婚禮中的所有禮儀,包括“尋親”“徐蜜直即差”“哈曲組”“肘獲”“初初候”“阿買懇”“陸外”等等。“阿買懇”是彝族出嫁歌的專稱,分口頭流傳和文本流傳兩種形式。它記載了女子出嫁過程中的各種民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