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南京市城市規劃編研中心成立20周年以來的優秀論文合集,其中收錄文章大部分已被核心期刊刊發或者是已發表的優秀調研報告,內容重點展示中心成立以來的優秀研究成果,反映南京市城市規劃編研中心持續為南京規劃和自然資源事業孜孜不倦的學術探索和研究。論文涉及城市規劃、信息集成、城市測繪等多專業。匯編成冊,一是回顧展示20年來南京市城市規劃編制研究中心規劃工作者的學術成果;二是期望與城市規劃同行交流工作經驗,對城市建設的發展方向提供必要的借鑒和思路;三是期望有更多的人閱讀、受益,并了解南京市城市
本書基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鄉村植物景觀營造及應用技術研究”(項目編號:2019YFD1100404),立足于風景園林學科視角,研究主要聚焦于我國鄉村鄉土植物景觀營造及應用技術體系研究,開展應對地域差異化的鄉村植物景觀風貌、景觀營造等技術研究。通過解析承載地域生態文化的鄉村植物景觀特征,構建鄉村植物景觀評價體系。通過建立鄉村植物景觀與鄉村鄉土環境系統空間關聯,為鄉村植物種植空間引入了新的客觀量化描述方法并結合實例加以實驗與應用。
本書的圍繞如何在景觀手繪表現中,發掘出深厚的文化內涵,發揮出全新的活力;如何彰顯手繪不同于純電腦效果圖的獨特視覺語言;如何表現出設計者某時某地的存在感和體驗感等問題。作者結合自己多年在景觀方面的手繪實踐、教學實踐、閱讀體會、觀畫經驗和藝術考察等多方面的基礎上,圍繞著師生所學習和生活的地域展開,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實踐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通過在景觀手繪中融入本土風格元素和當地特色來實現新穎的設計。
本書立足馬克思唯物史觀立場,運用現代時空理論,結合當代歷史-地理唯物主義、城市空間理論等理論前沿與成果,以馬克思的資本積累理論作為城市空間邏輯變遷的研究起點,提出城市空間在邁向現代化與全球化發展中的三個維度:資本定義的空間、信息改變的空間、文化塑造的空間。通過三個維度的剖析與闡釋,展現城市空間在資本、信息文化的內在勾連下,如何通過信息化的社會建構擴大資本驅動,最終在文化的孕育空間下走向更高發展階段的內在邏輯。
城市形象不僅是城市管理者的實操議題,同時也是傳播學界普遍關心的理論問題。本書兼顧城市形象的理論與實踐,一方面探索社交媒體時代城市形象的新理論框架,另一方面以武漢作為研究案例來考察社交媒體時代城市形象的塑造及其傳播效果。本書區別于以往城市形象傳播研究的功能主義范式,而采取以媒介實踐為核心的中觀研究思路 , 沿著由實體空間傳播、傳統媒體傳播以及網絡平臺傳播三個維度構成的城市形象傳播三維框架展開,從物質性和媒介化兩個層面推進了城市形象研究。本書可供新聞傳播學、城
本書對兩校合作的歷史與本年度聯合工作坊的開展情況、創新探索進行介紹。對選題和城市設計場地進行分析。全面展示兩校工作坊中清華方的全部四組學生作品。書籍圖文并茂,排版別出心裁,通過大量的圖紙直觀地展示各組學生對唐山陡河東地區空間轉型發展的思考,用精練的文字說明設計過程中的所思所想。書籍從兩個方面充分體現本年度聯合工作坊的進步,一方面是教師主導下教學模式的創新,另一方面是參與工作坊學生的豐富成果。本書的讀者對象主要為建筑、城鄉規劃、城市設計領域的教育者、學生、從業者,以及其他學科希望通過國際合作提升教
本書首先介紹了城市更新的基本理論以及城市更新的要素特征以及城市更新動力,并以此為基礎闡述了省市更新與城市發展之間的關系,繼而分析了城市更新中的利益機制與社會成本、城市更新的維護保留以及城市公共品之間的問題,再介紹了風景園林的基礎理論,進一步分析風景園林的
本書基于浙江電商村蓬勃發展的背景,以“共生理論”為研容基礎,圍繞“產居共生”這一核心問題,探索如何實現電商驅動下的鄉村產居共存、共融、共進。針對當下電商進村過程中產居二元存在的現實問題,提出電商村“產居共生”的營建策略,繼而以基底規劃、節點提升、通廊疏理、組團調節、單元營建五個方面,架構“產居共生”空間營建的實施路徑。最后,以浙江縉云縣北山村為實證研究的載體,為電商村“產居共生”的營建與優化策略提供參考與借鑒。
本書擬通過對天人之際觀念的變遷考察,提煉出相應的空間意識,以指涉其與同時期園林風格的關聯。因此,在寫作過程中,視野將不得不放開,以擴展到整個文化的范疇。中國古代主要有三種文化思潮:先秦時期生成的儒家和道家,以及明清之際產生的啟蒙思潮。文化發展史因此也可劃分為先秦的生成期、秦漢至明清之際的發展期、明清之際以后的分化期。本書將文化思潮與文化史分期相結合,同時根據所要論述的空間意識和園林風格的具體內容,作相關調整,歸并為四個主題,即園林作為合禮的空間(儒家“合乎禮制”的思想,先秦兩漢時期);園林作為體
本書在城市收縮理論內涵與精明收縮型城市再生理論框架的基礎上,分別對美國、德國和日本的精明收縮型城市再生進行研究分析;通過東北三省城市收縮本土化空間特征的實證分析,總結東北三省城市收縮的空間格局和現狀問題,結合國外精明收縮型城市再生的政策戰略和方法措施,為東北三省收縮城市的國土空間規劃提出優化建議和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