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流量保障是提升流域生態保護治理能力的重要舉措,科學的生態流量監督管理是提升生態流量保障率的重要抓手。本書通過全面調查長江流域重要河湖和水工程生態流量保障及監督管理現狀,基于長期工作實踐中積累的生態流量研究相關成果,結合流域機構、各級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生態流量的多目標協同管理需求,提出長江流域河湖生態流量及水工程下泄流量計算關鍵技術,綜合應用遙感觀測、站點監測、視頻監控等多源感知技術,研發集成“低碳監控、遠程傳輸、穩定存儲、智能預警”功能的智慧生態流量遠程在線監管
本書開展岷江上游流域水資源生態規劃研究,通過對岷江上游流域社會經濟發展和適應環境條件進行探析,闡述流域水資源與生態規劃相關理論,對岷江上游流域地區水資源和生態需水進行探究,討論岷江上游流域生態需水及閾值,評價梳理基于指標體系評價法的水資源承載力,構建岷江上游流域地區生態規劃模型,研究岷江上游流域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需要的支撐條件和技術體系,探索岷江上游流域水資源的優化配置方法,形成岷江上游流域生態綜合規劃的干預思路,總結岷江上游流域水資源規劃的響應措施及合理配置模式。
《黃河流域水沙變化趨勢集合評估》根據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黃河流域水沙變化趨勢集合評估”的研究成果系統總結而成。《黃河流域水沙變化趨勢集合評估》系統梳理流域水沙預測既有方法,在量化識別各類既有水沙預測方法適用性和預測成果不確定性基礎上,創新研發流域水沙變化趨勢預測集合評估技術。綜合考慮極端降雨情景,基于多模型方法水沙預測結果,集合評估黃河流域未來30~50年水沙變化趨勢及其置信區間,研究結果可為未來治黃策略制定提供重要的水沙調控邊界條件。
海洋和海岸工程普遍面臨復雜的波浪環境,時域高階邊界元方法在水波問題的研究中已得到成功應用。本書系統深入介紹了時域高階邊界元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實現方法,以及其在多個非線性波浪問題中的研究實例。全書共8章,主要內容包括緒論、水波問題的數學模型、高階邊界元數值方法、聚焦波的數值模擬、潛體上的波浪演化和誘發的高階諧波、波浪作用下多浮體間窄縫內的水體共振、非線性液艙晃蕩和波物作用問題等。
本書圍繞長江中下游供水條件和指標,結合現有的相關研究成果,對重要控制斷面、大型取水口設施及部分河道下切的信息進行深入調研,從長江中下游河勢、水文情勢變化對各水文站和重要斷面水位的影響入手,在探究沿江取水、抗旱、航運補水、生態補水、河口壓咸等方面現狀和發展趨勢的基礎上,識別長江中下游已經產生的影響,以期建立考慮多種因素的長江中下游枯水期應急補水調度的目標體系,依據相關法規文件,結合長江上游水庫群枯水期補水能力和效果,制定長江中下游抗旱應急調度預案。
本書全面梳理長江上游水庫群建成后水文情勢的新變化、實時預報調度中面臨的新問題,總結國內外水庫群運行后洪水預報相關技術研究進展,系統分析長江上游水庫群運行背景下水文基礎資料的一致性、洪水特性及規律的演變,對水文氣象預報模型、洪水演進模型、旱澇長期預測技術、入庫洪水概率預報方法等問題開展系統研究,結合實時預報調度實踐,總結提煉形成三峽水庫水文特性及預報技術。本書提出的相關技術成果均可應用于三峽水庫等工程調度實踐,在類似工程中具有參考價值和推廣意義。
《水工結構健康光纖感測理論與技術》是一部聚焦水工混凝土與土石結構服役健康的光纖感測理論與技術方面的專著,總結了作者及其團隊十余年的研究成果。《水工結構健康光纖感測理論與技術》共分八章,系統地介紹了結構健康光纖感測的基礎知識,水工混凝土結構應變、裂縫、鋼筋銹蝕狀況光纖感測理論與技術,以及土石堤壩滲流、沉降光纖感測理論與技術及其開展的試驗和應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