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始終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多年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北大人選擇扎根基層,讓青春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2022年11—12月,北京大學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主辦北京大學學生基層治理論壇,邀請在地北大選調生校友和校內外學子圍繞鄉村振興、議事協商、應急管理、村民自治、法治建設等內容開展案例研究,形成研究論文。本書為該論壇優秀作品合集之“鄉村振興實踐”上冊,旨在展現來稿風采和北大人的鄉村振興實踐,為廣大基層干部提供借鑒,助力其在實際工作、學術研討和實踐調研中提高學術能力和綜合素
本書依據翔實的歷史資料,講述了近代中國著名的啟蒙領袖、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和早期領導人陳獨秀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他被譽為“思想界的明星”“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毛澤東語),也是無數青年人心目中的導師和偶像。鮮明的個性塑就了陳獨秀作為啟蒙領袖和中共早期領導人的角色,而書生意氣和固執倔強的性格也使他最終走向孤寂與落寞。本書側重于勾勒陳獨秀探索救國道路的曲折經歷及其獨特的個性和人格魅力,還原陳獨秀在生活中真實的一面。
張之洞作為晚清重臣,參與諸多重要政治事件。相較張之洞督鄂時期,學界對其督粵時期的研究仍屬粗略。本書充分利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歷史研究院所藏相關檔案,以權力具體施行為切入點,考察張之洞督粵政事,提供了觀察辛酉到甲午間兩廣總督權力結構的事例。在“內輕外重”的格局下,兩廣總督并非擁有無限權力,而是受到中央、地方官紳、省級大員、列強的限制,這些限制因素在清季逐漸演變為具象化的分割,終成“內外皆輕”之局。
本書以漢武帝劉徹在位的五十四年作為時間引線,構成一部清晰、充實的漢武帝時代編年史。作者以當時的時間節奏書寫當時的歷史,將符號化的漢武帝復原為血肉豐盈、靈魂復雜的劉徹,也描摹了急劇變化的時代中的眾生相。
王瑤先生是“中國現代文學”學科的奠基人,但其人生經驗的意義更要大于這個學科本身。本書不僅回顧了王瑤的治學成就,還將呈現他作為學人的完整形象,還原他所遭際的時代。全書收錄的兩百多幅圖片,涵蓋王瑤不同人生階段的照片、手稿、著作、藏書等,在言不盡意處撐開了歷史的褶皺,讓后來者有可能與大先生“晤對”,近距離地感受他的精神魅力。 本書此次披露的珍貴照片與圖像資料,原本散存于中國現代文學館、北京大學檔案館、北京大學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等機構,大部分是首次與讀者見面,里面隱含的歷史信息極為豐富。《莊子·天道
杜甫的詩歌整體上有一種敘述性, 作者精心選譯了129首杜甫的詩歌,按照詩歌呈現的時間、地點有序排列,串聯起杜甫的生平和思想,仿若一部詩人的自傳,而作者則淡化到極致,這種傳記寫作方式也稱為以杜解杜。 英文原版于1929年出版,是英語世界的第一部杜甫傳記。作者按照杜甫居住地的變遷來對其生活劃分片段,包括童戲時代、弱冠時代、壯游時代、中年時代四部分,從杜甫的童年講到他離開華州,直觀展現了杜甫輾轉顛沛的人生經歷,可算是杜甫前半生的傳記。
本書在李清照傳記研究和書寫方面具有鮮明特色和創新性貢獻。作者通過李清照作品來尋覓、分析其生活場景和思想、情感軌跡,從多重視角、多個維度來展現李清照的精神世界。寫作態度嚴謹,視野比較開闊,通過對李清照文學創作方面、生活時代、周邊的人和事來敘寫傳主豐富多彩、曲折多艱的人生經歷和文學成就。同時,也呈現出傳主所處時代的社會形態、政治風云、文化風貌、文士精神樣態,使整部作品呈現出立體化的特點。
本書為克勞德羅伊于1994年于加利瑪出版社出版的關于蘇東坡的一本書,向法語國家乃至世界介紹了這位被他引以為精神摯友的中國文人。圖書內容可讀性很強,對蘇東坡及其所代表的中國士人精神表達了崇高的敬意,文筆流暢、優美,是世界對于蘇東坡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
本書是一部北大中青年學者們的個人傳記。書中講述了45位來自北大不同學科院系優秀的北大中青年學者們的故事。敘說了他們青年時期的興趣愛好與專業選擇的關系、出國留學時的種種際遇、在科研中攻克難關時的激動和歡欣,以及回到燕園教書育人的理念與方法。敘述語言質樸,娓娓道來,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深受感染。 “燕歸來”的中青年學者們的故事鮮活地呈現出北大人追求卓越、報效家國的情懷,他們的求學經歷和志業路徑也將對廣大青年學子予以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