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稅收籌劃戰略方法和操作實務為核心,重點從企業設立、投資融資、物資采購、生產研發、市場銷售、利潤分配、薪酬激勵、企業重組等戰略流程視角探討戰略稅收籌劃的操作技術與方法,并結合大量實戰案例點評與分析,提供關于戰略稅收籌劃系統性操作實務與指導。 本書分為三大篇,共14章。上篇主要是稅收籌劃方面的戰略方法,中篇主要是稅收籌劃方面的實踐應用,下篇是一些相關的案例解析。從理論到實踐,幫助讀者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稅收籌劃戰略方法與操作技巧。 本書不拘泥于稅制結構和稅收政策的細節,而是從普遍意義和更深層次
成本效益分析是通過比較項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來評估項目價值的一種方法,20世紀30年代該方法被引入政府活動領域。“成本效益分析”早已被引入發達國家經濟學院和商學院的課堂。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學系2010年起在全國高校率先開設“成本效益分析”課程。隨著全面績效預算的推行,我國各級政府和第三方評估機構對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需求不斷增加,為此作者將十幾年的授課內容整理成書出版。本書分為理論部分和實踐部分,理論部分介紹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和理論基礎,實踐部分介紹國內外成本效益分析的案例。
本書是大數據與會計、大數據與財務管理專業核心課程。教材適應專業升級和人工智能對財稅領域的影響,突破傳統按稅法理論體系講稅的思路,重構課程結構和內容,增加了智能財稅、金稅征管系統、納稅信用評價、稅務風險評估等內容。教材具有以下特色:理實一體、“崗、課、賽、證”融合。融入思政元素和思政案例。有配套在線教學資源,便于開展混合式教學。堅持“產教融合、科教融匯”。依據最新稅收政策法規,反映稅改最新動態。針對中小企業主要涉稅業務增加納稅籌劃。編寫成員“課、企、稅”結合,保證教材質量。 本書語言簡練、通俗易懂
本書分為五篇,第一篇為政府會計準則,第二篇為政府會計制度,第三篇為政府會計制度補充規定和銜接規定,第四篇為政府會計準則制度解釋,第五篇為其他規定。
本書主要研究現代財政稅收,本書從財政與稅收基礎介紹入手,針對公共財政及其職能、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以及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進行了分析研究
技術創新是驅動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創新是第一動力,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稅收優惠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的作用下,我國創新投入從2008年的4616.02億元上升到了2020年的24393.11億元,增長超過4倍。然而,創新數量與創新結構發展不平衡,2008至2020年,高質量的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數由93706件上升到530127件,但其占比由22.75%下降到了14.57%,創新質量是否得到實質性提升,值得反思;诖,本書進行如下研究:一是,
本書作為學術研究著作,嘗試研究“營改增”對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影響。本書以理論為指導,實證探討微觀層面“營改增”政策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和宏觀層面“營改增”政策對企業區域競爭力的影響,并分別從微觀和宏觀層面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
本書沿著“制度背景-理論回顧-國際經驗-中國證據-實證檢驗”的邏輯展開研究,在明晰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產生和治理的宏觀背景基礎上,主要聚焦地方政府債務對企業財務行為的影響,試圖從微觀視角討論地方政府債務的經濟后果,期望為中國地方政府債務治理提供新的經驗證據。
本書系統介紹了中國災難性衛生支出風險管理機制,主要包括四個部分:界定災難性衛生支出,分析中國災難性衛生支出現狀,討論影響中國災難性衛生支出的因素,提出解決災難性衛生支出的改革方案。本書有助于讀者全面了解國內外災難性衛生支出研究進展,深化已有災難性衛生支出研究深度,明確中國災難性衛生支出構成情況及其影響因素,采取有針對性的醫療保障改革措施,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本書為《中中國區域稅收發展報告》( 稅收藍皮書) 年度報告系列的第三部,全書由總報告、區域篇、省域篇和專題篇四個部分組成。全書系統分析2021~ 2022年中國區域經濟和稅收運行狀況,對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及稅收特征進行深入分析,尤其是對京津冀、長三角、東北、西南等地區以及浙江、山西、湖北、甘肅、重慶、廣西等省( 區、市) 的稅收狀況進行深度剖析,揭示區域稅收運行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聯互動關系。 本書創新之處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融合性,將稅收運行狀況分析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當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