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包括:“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就是一部爽文”——齊橙訪談錄;“游戲本身并不高級,高級的是背后的電競精神”——蝴蝶藍訪談錄;網絡小說的文化傳承——阿菩訪談錄;“網絡文學現實主義題材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何常在訪談錄等。
鄭哲敏先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主任、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力學學會理事長、《力學學報》主編、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合會執委等。是國際著名力學家,是我國爆炸力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重要獎項。 本傳記主要圍繞鄭哲敏先生學術成長及科學成就來展開,也展示鄭先生擔任力學學科的學術領導和開展院士咨詢工作等這方面內容,還包括家庭影響、個人教育經歷等,尤其是將鄭先生的主要學術經歷和科學研究豐富的內
羅貫中不像其他一些歷史文人,對其作專門研究者似乎不多,可供查詢的史料有限,其存世的作品,也因為有多人校注、多種刻本,呈現了不同程度的差異。這些,都增加了為其寫傳的困難。受史料所限,作者沒有在作“傳”上著力,而在對羅貫中作品分析與闡釋上的作“記”上用筆,下足了功夫,繞開了對羅貫中的性格、情感、思想的描寫與表現,把筆墨放在了對其生長環境、歷史背景的分析介紹上,放在這樣的歷史環境對其產生的影響上。對其能寫出《三國志演義》這樣一部歷史名著,可以說是旁征博引,以有限的資料,盡可能完整地勾勒出羅貫
淪落貴族的身份——出身唐朝宗室大鄭王(李亮)房,仕途的不順——因避諱父名不能舉進士,加上弱病的身體,一起造就了李賀命運多舛的人生。但他沒有因此沉淪,而是憑借自己的才華,創作了不少千古傳頌的佳作:斑斕的戰場詩,快意的馬詩,意氣風發的應酬詩,沉憂郁的感懷詩,腦清目爽的開悟詩,浪漫瑰麗的想象詩,諷刺亂政現實詩等。本書從李賀生平的考證、生活及癖性、李賀詩的藝術傾向與藝術追求、李賀詩的影響等幾個方面,用唯物史觀的方法,結合社會、經濟變遷和詩人生活環境、性情,探尋影響李賀詩歌風格形成的多種因素,高
《回憶魯迅先生》是蕭紅散文的代表,1940年7月在重慶婦女生活社初版,署名蕭紅。書中除蕭紅撰寫的同名散文名篇之外,另附有許壽裳的《魯迅的生活》和許廣平的《魯迅和青年們》兩篇文章。
本書以大量翔實的歷史資料,記敘了閩都驕子、我國著名的軍事理論家、戰略家郭化若不平凡的一生。作者在經緯交織、復雜磅礴的歲月中抽取典型事件,嚴格忠實于歷史原貌,在簡單流暢的文字里,講述時而沉重、時而溫馨的真實故事。作者在書寫中突出了作為儒將的郭化若個性特質,如博覽群書、儒雅大方、精通詩詞、書法高超、苦鉆兵書、富有謀略。在敘述主人公的傳奇經歷后,作者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發表較有深度的議論,有助于升華主題思想,揭示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其總能在當下的語境中生成新的意義。《史記》便是我們必讀的史學和文學經典。今天我們該如何用現代的眼光重讀《史記》?如何讓《史記》與我們當下的社會和個人生活發生關聯?楊鵬先生對《史記》人物的點評獨辟蹊徑,他帶領讀者打通東西方視野,將《史記》中人物的命運與故事置于更宏大的時空結構中進行考察,讓我們真正領會傳統經典中所蘊藏的民族智慧,以及個體可能達到的道德高度。本書共27章,點評了大禹、商湯、周公、周穆王、子產、孔子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史記人物,以這些人物為切入口,帶來一
本書內容由“七一勛章”獲得者、安陽軍分區原副司令員王占山的口述史和其家人、戰友、朋友的回憶講述構成。王占山作為一名老兵,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對越自衛反擊戰的上百場戰斗。面對槍林彈雨,他沖鋒在前、不怕犧牲,為我國革命事業立下赫赫戰功;和平時期,面對功勛榮譽,他從不以功臣自居,不計較個人得失,退而不休、情系國防,為賡續傳承紅色基因積極貢獻力量。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王占山“七一勛章”。
本書帶領讀者探索了地球的各個角落,從沙漠、雨林到珊瑚礁,甚至是一滴水……系統科普了生態系統的相關知識,展示了人類與地球萬物的聯系、地球生生不息的奧秘和保護地球的方法。本書將藝術與科學很好地融合,通過200多幅精美插圖,近20幅圖表和地圖,生動地展現了地球上代表性的30種生態系統,以及5種基本循環,引領讀者認知生態系統與生命,了解每個生態系統的結構、環境特征、所包含的生物、生物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生態系統與人類的關系等,關注生態系統給人帶來的好處和人類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