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角洲是我國近代時期開埠通商最早、市場經濟發育***、近代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依靠口岸貿易、國內貿易和近代工業,成為推動長江流域經濟發展的龍頭。研究首先關注1843年以來約開商埠制度和國內政治改良奠定的市場經濟秩序的形成過程,進而研究工業領域的進口替代催生的城市工業化浪潮。研究表明長江三角洲的商埠區、棉產區、絲產區城市在地方生產網絡與全球網絡、大宗生產與柔性生產交織下,已經形成具有專業化工業空間——產業區。受產業分工的影響,以蘇州、杭州為中心的中控型城市體系轉變為以上海為中心的聚合型城鎮體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的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要求,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的難點是農村,重點是經濟發展相對落實地區,而財政政策又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撐。縉云縣是浙江省加快發展縣,但共同富裕建設的步伐快、效果好,財政職能作用明顯。本書通過對縉云縣共同富裕建設的剖析,從縣級層面提出共同富裕的發展思路和財政政策舉措,對縣級視角的共同富裕建設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本在梳理北京城市更新的歷史脈絡基礎上, 總結首都北京城市更新政策的邏輯演變以及城市更新取得的成就與經驗。基于英國倫敦、日本東京、德國柏林和法國巴黎等首都城市的城市更新經驗, 從產業、空間、規模、分配、市場和治理等角度, 構建了首都型城市更新的理論邏輯。搭建了首都城市更新模式的總體框架, 框架內容包括首都城市更新面臨的挑戰與特色需求、內容體系和實施體系, 實施體系包含目標、動力、功能、空間、投融資、科技、治理和保障等體系。
本書共包含十章。第一章為現狀格局,第二章為優化戰略,第三章為戰略格局,第四章為加強國土空間規劃頂層設計,第五章為底線與安全,第六章為效率與發展,第七章為國土綜合整治,第八章為推進國土空間治理體系現代化,第九章為未來國際公地的治理與展望,第十章為結論與建議。
本書主要圍繞制度型開放與中國對外投資的發展, 從中國對外投資面臨的總體國際環境的變化、中國在主要國家和地區投資面臨的投資環境與投資現狀、中國對外投資的案例分析、境外經貿合作區的發展以及中國跨國公司在國外的發展等等多個方面, 涵蓋歷史與現實、理論與政策等多個角度, 分析制度型開放背景下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整體發展現狀、特點與趨勢。作者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見解和對策, 為相關課題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和重要數據。
本書通過梳理數字經濟及數字技術的來龍去脈,深入探究數字技術的具體內容和功能,探討數字經濟賦能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機理和實現路徑。本研究不僅可以深化社會各界對數字技術的認識,也通過數字經濟、數字技術的發展脈絡及作用機理的全景式展示,促進全社會形成對數字經濟高效賦能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共識。從產業層面,積極推動數字化改造,有助于產業擺脫對傳統路徑的依賴,實現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的協同并進,進而推動傳統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戰略產業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為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所選定的對其他產業具有關鍵帶動作用、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持續性重要影響的產業。本書借鑒Antràs等所提出的測算方法,引入產業鏈位置與產業間距離評分,為更好地開展戰略產業選擇與投資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方法論支撐。 基于產業鏈這一獨特的視角,本書構筑了戰略產業選擇與投資綜合模型,包括產業鏈視角下戰略產業選擇模型、產業鏈視角下政府戰略產業投資模型、產業鏈視角下企業戰略投融資策略模型等,同時針對國家層面、地方層面分別提出了優化戰略產業選擇與投資的政策建議
全書共分為:新時代的發展規劃工作,新階段新起點,功能篇,城市篇,民生篇,共152篇文章,內容涵蓋上海十四五規劃的方方面面,涉及全球資源配置、科技創新策源、強化高端產業引領、提升國際文化大都市軟實力、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塑造市域空間新格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強面向未來的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鞏固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全面深化改革,以及高品質生活、教育、健康、老齡化、增進民生福祉。
以黃衛平教授為首的課題組,針對中國面臨的經濟發展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十九大文件相關部分為基礎,以習近平關于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論述為指導,分析了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前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如何在價值鏈的重構中占有優勢,同時在區域經濟一體化、貿易便利化投資自由化、全球經濟治理、綠色發展等方面起到協調和引領的作用,并推動中國的經濟增長。本書綜合運用國際政治經濟學中的研究范式,將貿易政策、國際關系、世界貿易體系等因素結合起來,從理論和實證兩方面探求中國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方案,提出了
本書綜合研判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面臨的國內外形勢,全面分析了大灣區建設創新共同體的機遇和挑戰,提出了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共同體建設目標和“四步走”戰略路徑。同時,本書圍繞跨境要素流動提出了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創新共同體的建議,包括六大舉措:新型舉國體制推動大灣區一體化建設、科研人才跨境協同一體化、科研經費跨境協同一體化、科研基礎設施跨境開放共享、數據跨區域流動協同一體化、知識產權保護協同一體化,即緊緊圍繞粵港澳大灣區**體制、人、財、物、數據及知識產權等創新要素的跨境協同一體化來展開政策設計,以此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