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2023~2024)》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牽頭組織,聯合廣東省社會科學院、上海社會科學院、天津社會科學院、河北省社會科學院共同撰寫的年度發展報告。本報告已經連續發布21年。本報告集聚國家、地方等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及高等院校等區域經濟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對我國從宏觀到各個地區層面的區域經濟發展問題進行追蹤研究,對區域經濟形勢進行分析和預測,對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性問題和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現象,從理論和實踐上進行解析,提出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對策建議。本年度報告框
一本書讀懂深圳經驗和模式。深圳成為世界矚目的創新高地,究竟是怎么做到的?除了政府鼓勵和政策支持外,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難,探索出來一套行之有效的運行模式,極大地迸發經濟動員力與社會活力,又有哪些共性可以借踐、參考、推廣?作者宋志平、劉科、沈清華在大量實地調研的基礎上,深度分析政府、市場、企業、人等各要素的良好互動,呈現活力文化的形成要素,并面向科技發展與未來,抓取共性因子,多維度地呈現了一個立體的深圳模式,再現經濟特區騰飛脈絡,打造了中國經濟發展的范本,找到深圳成為世界級創新高地的底層邏輯,為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低碳創新觀的社會建構,應以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為重要導向,實施低碳創新驅動戰略,構建低碳創新型國家,制定低碳產業發展規劃,構建低碳創新型經濟;培育低碳創新社會氛圍,構建低碳創新型社會;營造低碳創新文化環境,構建低碳創新型文化;強化生態環境技術創新,構建低碳創新型生態環境。面對人口,資源,環境等問題,區域低碳創新成為區域發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從生態文明的視角,首先分析了區域低碳創新的內涵闡釋,然后以武漢都市圈為例構建了區域低碳創新體系,最后提出了具體的策略及實踐路徑。本
本書以歐美發達國家為中心的世界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正在崛起,而決定這種變化的關鍵之一就是科技治理與創新系統的共演能力。本書以此為研究問題,以全球和本國的科技改革案例為基礎,發現科技治理中的現存問題,提供促進科技治理變革符合創新系統演化規律的建議。緒論介紹了科技治理變革的背景和共演難題。第二章介紹了科技治理變革與創新系統演化的理論。第三章到第五章從國家創新系統、城市創新系統和微觀創新系統角度探討了不同層次科技治理變革和創新系統的共演過程。第六章到第八章從科技獎勵、新興技
本書采取了國際前沿、國內較為獨特的基于準結構模型的情景分析(alternativescenarioanalyses)和政策模擬(policysimulations)方法,在對統計數據和經濟信息充分收集和科學鑒別校正的基礎上,對中國宏觀經濟最新形勢進行嚴謹分析,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客觀預測,并提供各種政策情景模擬結果供決策參考。本報告力求體現三大特點:一是聚焦中國宏觀經濟中面臨的重大熱點、難點問題;二是基于扎實的數據采集和整理的嚴謹計量經濟分析、理論內在邏輯分析及歷史視野比較分析,做到分析
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后,各國政府逐漸意識到金融因素對宏觀經濟波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孤立金融因素來分析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對宏觀經濟的調控作用,將難以捕捉當下經濟周期運行的客觀變化規律,這對于正處于金融市場改制轉型的中國而言,尤為關鍵。2022年諾比爾經濟學獎授予金融危機研究領域,以嘉獎伯南克等人從金融加速器視角來解讀宏觀經濟波動的貢獻,這也吸引了大量研究者關注金融加速器理論對經濟周期的影響。鑒于此,本書基于新凱恩斯主義的理論框架,并借鑒BGG模型對金融因素的研究范式,通過構建包含金融加速器
人口老齡化、人力資本和技術進步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目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人口數量紅利減退、進而勞動力成本攀升,都導致我國依靠要素驅動的傳統增長模式難以持續,將傳統的要素驅動型增長模式轉換為技術拉動型增長方式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毋庸置疑,人力資本是推動技術進步的核心要素。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愈加嚴峻和經濟增長驅動力轉換的雙重挑戰時期,系統分析和厘清人口老齡化通過人力資本作用于技術進步的中間傳導機制,有助于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探索出人力資本紅利替代人口數量紅利進而推動技術進步
何謂中等技術陷阱?陷入中等技術陷阱有哪些情形?我國目前與發達經濟體的差距在哪里?如何準確把握當下內外部環境?長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經濟體有何教訓?中國如何跨越中等技術陷阱?……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內部現代化和外部全球化的互相加持,但面對當下外部環境隨時發生重大變化的現狀,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完成下一階段現代化的目標,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課題。對此,作者基
非洲是世界最古老的大陸,在資源和自然條件方面稱得上是世界上最富饒的大陸,黃金、鉆石、銅、鈾等重要礦產資源儲量均居世界首位,有著發展經濟的良好條件。但由于各種原因,特別是長達幾百年的殖民統治,使非洲的經濟過于單一,成為世界上最貧困落后的大陸,本書回顧了非洲400年的奴役和殖民歷史,向讀者展示了當今的非洲和影響非洲大陸的經濟問題。作者還選取了亞洲的一些案例進行研究,提出了如何擺脫非洲目前面臨的經濟發展困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