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我國影視行業發展的機遇出發,通過闡述中國影視行業的現狀、中國特色影視運營學的基本情況、影視劇制作中的關鍵人物職能及制作程序等,引出影視企業資本運營對行業發展的重要性。從影視運營角度闡述影視劇制作、影視行業資本發展,利用運營的理念提出我國影視劇制作的方法和思路,論述內容主要包含影視產品的經濟學分析、影視產品制作與前后期管理研究、影視企業的資本運營戰略等。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使命在肩、路在腳下、且行且思、赤子情懷,共四部分。具體內容包括:用鏡頭記錄國家的強盛之路、我與記錄電影、一場終生難忘的新聞“大戰”、關于歷史紀錄片如何還原歷史、跨越太平洋、用70天完成一場對70年的紀念等。
本書以開始于2004年的中國動漫產業發展為線索,按時間順序跟蹤研究、分年度闡述中國動畫2004~2021年的歷史進程,在具體展示中國動漫產業發展狀態和動畫藝術創作特點的同時,系統而深入地探究其內在規律與機制,顯示中國動漫產業發展和動畫藝術演進的軌跡。
本書是這些神奇飛天掃帚的一本視覺手冊, 書中介紹了它們的制作人, 以及使用它們的人物。每一個飛天掃帚的介紹都帶有原始道具的全新照片、來自于攝制組的珍貴資料, 以及華納兄弟檔案中其他有關電影拍攝的小秘密。從光滑的光輪2000到粗糙的火弩箭, 飛天掃帚是人們的最愛魔法世界的一面。本書是一本視覺指南, 除了每把掃帚的照片簡介外, 這本書也包括魁地奇賽隊制服及球迷服, 《神奇動物在哪里》中出現的掃帚、概念設計的圖紙、演員和工作人員對道具設計的見解。
電影與城市之間的關系是電影研究中最富有意味的話題之一。本書以1990年以來的中國城市電影為研究對象,以空間、速度、性別為切入點,考察電影這一現代媒介所折射的城市形象,同時也從城市一社會的角度反過來觀照電影所投射的城市文化、社會語境和觀念變革,并在兩者之間建立多元、互動的聯系。
本書分為六個主要章節。第一章緒論對選題的緣由與文獻綜述進行論證, 辨析“生態電影”、“后啟示錄電影”的概念與內在關系, 探討電影研究的空間轉向, 對本書所運用的空間敘事相關理論進行梳理?傮w上, 緒論做到錨定問題, 厘清概念, 提出方法。第二章在簡要介紹后啟示錄電影與文學、宗教、生態問題的相關性后, 通過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詳細梳理后啟示錄電影發展脈絡。隨后揭示后啟示錄電影與空間敘事學的相關性, 辨析其中“敘事空間”與“空間敘事”的各自屬性。第三章主要圍繞“敘事空間”展開, 按照不同
編者黃望莉,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本書所收文獻作者趙明,原名趙炳章,中國電影導演,電影教育家。1934年加入左翼劇聯,后擔任上海業余劇人協會和業余實驗劇團的舞臺美術設計。1936年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任美工助理?箲鹌陂g加入抗敵演劇隊,在上海、武漢等地演出,歷任秘書,編導,演員,美術設計等工作。1950年任上海電影制片廠導演,1960年任上海電影專科學校副校長兼導演系主任。1964年任北京電影學院副院長、教授。本書選編、影印趙明關于電影創作的部分手稿與文稿,包括《三毛流浪記》分鏡頭稿、《鐵道
本書共5章內容, 從動畫短片的概念和基礎知識入手, 結合豐富的圖例和創作實踐, 對動畫短片創意方法、動畫短片劇本創作技巧、動畫短片的表現形式和語言進行了詳細地分析, 并解讀了動畫短片創作的步驟、方法和規范, 并針對每一種不同類型的動畫短片創作進行了深入的專業介紹。本書在理論和實踐結合的基礎上對動畫短片創作做了全面的講述, 重視啟發思維和掌握實踐技巧, 對從事動畫學習和動畫創作設計的讀者具有指導作用。
趙嵐,文藝學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央電視臺欄目策劃和主講人,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北京電影學院訪問學者,美國新澤西學院訪問學者。長期從事民族影像、電影美學、當代文藝創作及評論研究。
上海不僅是中國電影的大本營,也是好萊塢電影在中國的大本營,自1926年華納兄弟影業公司拍攝了歌劇片《唐璜》、1927年推出第一部有聲故事片《爵士歌王》始,美國電影進入了黃金時代,一直到四十年代。 美國電影分默片時代和聲片時代。默片以喜劇片、鬧劇片和西部片為主,聲片以歌舞片、盜匪片、偵探片、恐怖片、愛情片為主,如《掘金女郎》《風月無邊》《疤面人》《嚇呆了的森林》《吸血鬼》《弗蘭肯斯坦》《一夜風流》《第茲先生進城》《史密斯先生到華盛頓》《摩登時代》《人類枷鎖》《八時餐會》《小婦人》《俠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