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共同富裕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高度統一。從理論層面而言,“共同富裕”具有存在論和價值論的雙重維度,其目的指向人的全面發展;廓清共同富裕的發展倫理問題及價值目標,才能正確處置“促進共同富裕”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辯證關系和現實要求,并明晰人的全面發展目標下實現共同富裕的倫理路向。從實踐層面而言,共同富裕體現了社會正義在中國的實踐及其發展狀況。在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實踐中,需要積極探索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實踐戰略、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實施策略、促進共同富裕與促進人的全面發
《中國事業單位發展報告(2023)》從事業單位改革試點、不同行業事業單位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總結了我國事業單位改革的基本狀況、最新進展和發展趨勢,系統分析了教育、科研、文化、衛生等行業事業單位發展狀況。本書還對部分地區事業單位改革探索以及多家事業單位內部管理創新實踐進行了分析,力圖為政策制定者、事業單位管理者和理論研究者提供借鑒與參考。
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政府改革趨勢和發展的一個共同點就是通過合約制來行使政府權力。在我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簡政放權,激發社會多元主體的活力。在這方面,合約制作為一種重要的機制設計或治理方式,對于構建一個政府主導、各方受益的多層次多中心的協作網絡,使政社關系從單向依賴走向雙向互動、從行政指令走向契約合作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書系統了研究了合約制治理理論與實踐。對合約制作為現代國家治理機制在分享權力、合作共治中的作用進行了理論層面的梳理和提煉;并從多重約束因素出發,探索了公
本書深度分析了公共權力行使主體的社會化監督的理論淵源、時代內涵,全面闡釋了公共權力行使主體的社會化監督的建構價值、系統構成、路徑探析,進一步闡述了公共權力行使主體的社會化監督的有機體系。
本書對公用事業監管、環境監管、健康與公共安全監管、醫療監管、金融監管、數字經濟監管等領域的熱點和前沿問題進行分析,從而為推進中國政府監管效能提升和政府監管現代化提供理論支撐和決策支持。
本書是一部社會學社會工作專業教育改革理論研究文集,全書分為20余篇文章,分別從教學方法的革新、社會工作教育創新實踐、社會工作課堂模式改革、互聯網對社會工作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促進與影響等層面論述了社會工作專業目前存在的教育教學問題,并指出了建設性的解決方案,最后,通過“社會工作實務”“社會調查方法”“質性研究方法”等核心課程的教學改革案例論證了上述建設性理論成果,最后,指出了社會工作教育改革對于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重要影響。
本輯刊登的9篇文章聚焦了如下主題:關于我國社會工作實踐與理論建構的文章,以本土案例為基礎,分析了我國社會工作理論和實踐模式由借鑒外部的嵌入到在本土實踐中實現創新的過程,反映了實踐者和研究者的理論自覺;對我國社會工作機構發展和運行進行經驗性總結的研究,深化了對我國民辦社會工作機構發展邏輯的認識;關于社會工作研究發展過程、循證社會工作研究在我國的發展以及社會工作實踐智慧“信息加工”問題解決模型的研究,對推進社會工作研究具有啟發意義;從后現象地理學的角度對社會工作物理空間實踐的研究、從日常生
本書以新時代中國特色鄉村治理體系現代化為主題,系統梳理了鄉村治理創新發展的基本歷程,剖析了鄉村治理體系現代化取得的成效及其主要影響因素,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鄉村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基本框架(即鄉村治理組織體系、內容體系、運行體系、保障體系),梳理了鄉村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邏輯依據、邏輯起點、邏輯主題、邏輯展開、邏輯統領,凝練了新時代鄉村治理體系現代化的中國特色與基本經驗,從鄉村治理組織體系的優化與現代化、鄉村治理內容體系的優化與現代化、鄉村治理運行體系的優化與現代化、鄉村治理保障體系的優化與現
技術發展是治理轉型的重要依托。近幾年來,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的快速發展,賦能數字政府的建設與探索,助力政府治理模式向數字化治理轉型。技術的更新迭代驅動著經濟形態不斷變化,沿著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兩個方向持續前進。新基建、新要素、新動能與新業態成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特征。產業政策制定、城市發展定位、區域協同戰略等隨之轉型,需通過系統性改革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支撐,構建與之適應的社會環境與風險應對體系。未來,要進一步把握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和規律,通過政策、制度和管理機制的優化進一步推動
本書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論,創新性地提出了政府開放數據的全生命周期理論模型,并在此基礎上從數據整合開放、數據融合利用和數據利用評價角度詳細地論述了政府開放數據各個環節所面臨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分析了政府開放數據服務失誤的類型及成因,構建了可行的失誤補救演化博弈模型和政府開放數據質量評價模型,探討了政府開放數據質量、政策運行效率、成熟度和用戶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