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我國古代浩如煙海的優秀文化遺產中,精選出48篇名家范文,按體裁分為論著、詞賦、序跋、詔令、奏議、書牘、哀祭、傳志、敘記、典志和雜記11類;內容涉及上古至宋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歷史等方面。
本書收錄了于承惠先生1975年—2010年間創作的詩詞、楹聯、散文,集結為《武學篇》《文藝篇》《楹聯篇》《對話篇》,全面呈現了于承惠先生在武學、美學、哲學等領域的心路歷程。于承惠先生以古樸、精練的文字,不經意間點出其精研武技與美學多年而體悟出的人生至道。閱讀本書,不禁感嘆于承惠先生內心的堅忍、胸襟的曠達,同時亦折服于其對生命意義的執著求索、與“宇宙精神”獨往來的情懷以及對于人類未來命運的思考和關懷。
主編洪治綱,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在20世紀以來的中國知識界,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魯迅,但是又沒有多少人真正地讀懂魯迅。作為中國現代史上極為杰出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魯迅的著述始終與中華民族的精神維系在一起,魯迅的名字始終引導著中華民族文化前進。他以無與倫比的深刻思想和永不妥協的錚錚傲骨,成為中國現代文化史上一座難以超越的高峰。本書是從魯迅的全部著述中精選出來的,主要偏重于思想性、學術性等方面的論述和思考。
該書的選文均為2022年發布在中國作家網上的原創作品,會延續了以往選文的體裁,分為散文、詩歌和短篇小說。其中文字多以城市和鄉村為主題,語言樸實,情感真摯,書寫在城市中的生活感悟和對鄉村、對故鄉的無限懷想。中國作家網每年精選出一些年度好作品結集出版,一方面鼓勵促進了文學新人的創作熱情,發掘新人新作,為懷有文學夢想的青年提供創作機會,給用文字書寫生活,為熱愛文學、立志于文學創作的人們提供了展現自己“舞臺”;另一方面,也為寫作者提供了寫作參考和指導,為網絡文學的精品化發展提供了一條可行的路徑
本書是北京大學中文系創意寫作專業學生的優秀短篇小說作品選編,共21篇。選取作品的角度多樣,作品風格各有千秋。從中能夠體察年輕作家群體的鮮活思維與學科專業訓練有機結合后迸發出的超大能量。內容采用"作品+評析"的方式,每篇作品都予以評點解析。既有利于對作品的解讀,也有利于將這些作品作為創意寫作項目的教學案例。本書面向的讀者群體廣泛,可以是學生、小說愛好者、寫作愛好者,還可以是科研機構的學者和研究人員等。
本書作為魯迅小全集系列雜文精選作品,收錄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而已集》《三閑集》中的代表作品。具體內容包括:《我之節烈觀》《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娜拉走后怎樣——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文藝會講》等。
《周邦彥選集》收錄周邦彥詞101首、詩20首、文(包括賦作)7篇。本書將周邦彥詩文詞同時選錄,旨在使讀者對周邦彥的創作情況有完整的了解。每篇作品的本文和注解后面都有一段說明作簡要提示,另有集評收錄有關清真詞及其少量賦作的歷代評論,后附錄總評輯要(即古代詞學評論著作對周詞的總體評價)。作者對作品文辭的注釋,對主旨和藝術手法的解析,對作品的整體評價,都講的深入淺出,既專業、又便于理解,行文通暢易懂。這是一部學術質量較高的選本,既可滿足已有一定文化底子的讀者進一步加強文學修養的需要,且亦有助于專
本書是明代中后期著名思想家唐樞個人著述和相關資料的整理匯編,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唐樞個人文集《木鐘臺集》,以明嘉靖萬歷間刻本為整理底本,以清咸豐六年唐氏書院刻本《木鐘臺集》以及其他單行本為參校本,另一是輯佚唐樞的詩文著作、語錄、雜記,以及與唐樞有關的詩文、書信、傳記、祭文、年譜等。是書基本囊括目前可見的所有唐樞個人著作及相關資料,是研究唐樞生平及其學術思想最直接、最完備的資料,也是研究陽明后學發展流布情況的重要參考文獻。
本書共分為“香都流韻”“莞城尋古”“惠穗印象”“悠然行走”“琴弦亂彈”五輯,主要內容包括:《凝碧擁翠的觀音山》《巍然大觀的黃旗山》《獨一無二的牙香街》《水濂山走筆》《銅嶺山上榴花紅》《拜謁東江縱隊舊址記》《魅力無窮的金鰲塔影》等。
本書是一部胡適作品的精選集。編者依托現有《胡適全集》及其他權威出版資料,通過十個章節,從白話文運動、讀書治學、哲學與思想、人生教育、科學精神、國家情懷等多重角度,呈現了胡適人生中重要作品和思想。全書編選文字涉及文章近百篇,30余萬字,側重于胡適作為著名學者在治學和推動社會進步方面的貢獻,表現了其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治學精神和努力奮斗、自尊自強的愛國情懷,是廣大讀者完整了解胡適其人及其作品、思想的普及性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