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中的散文聚焦時代變化,作者們以純熟的技巧、富有生活氣息的語言,狀繪了眾生態相。本書收錄了黃玉東、趙繼平、孟芹玲、高興蘭、毛新萍、白錦剛等作者的文章,包括《響水·故鄉》《艾香滿園》《觀荷札記》《陰沉木背后的故事》等。
這是一本敘事散文集,主要從療愈患者、親密家人、關愛友朋、做更好的自己這四方面進行闡述。文中展現了護士處理日常瑣碎的事情時是行小善;遇到救人命的時刻是行中善;如果遇到身心健康的病人,護士通過敘事護理救人心,那就是行大善。“敘事護理”已經廣泛應用在護士的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正向的積極效果,使眾多護理人員受益。本書通過一個個真實故事的記錄,不僅讓更多人了解護士生活與心理,同時講述了護理的自我療愈,方法簡易、有效、易操作,對廣大護理工作者具有可復制的自我心理調節參考價值。
石榴籽叢書《<民族文學>精品選(2018-2022)》五卷本包括《中篇小說卷》《短篇小說卷》《散文·紀實卷》《詩歌卷》《評論卷》,涵蓋2018年至2022年《民族文學》刊物發表的優秀作品。《詩歌卷》收錄了2018年至2022年所有獲得《民族文學》年度獎的詩歌作品,以及甘嫫阿妞征文的部分詩歌和刊物詩歌欄目的部分頭條作品,包括阿爾泰(蒙古族)、陸少平(壯族)、王志國(藏族)、阿蘇越爾(彝族)、魯若迪基(普米族)等60位詩人創作的詩歌,詩歌題材多樣、內容豐富,表達了詩人對時代和生活
散文共為五章,好景在路上為游記,家人同游祖國河山,共享山水美景,體驗各地風情,天倫之樂自在其中;孩子清澈一章,細膩的筆觸下,孩子的童真童趣與為人父的愛與責任相得益彰;母愛無形一章中多深沉的哀思,為人子的驕傲與遺憾盡在字里行間;凡人素描中的人物就是生活中的凡夫俗子,從他們的酸甜苦辣中照見社會的喜怒哀樂;生活隨筆中的文字隨性卻不隨意,坦率又真誠,反思中有自省也有哲理。
長篇紀實散文《娘》是一部關于女性的史詩。《娘》真切地描述了湘西大山深處一位中國母親的一生,以兒子的視角,全景記錄了母親犧牲自己的名譽、飽受苦難,以血淚和生命撫養兒女、保護兒女,以品德和精神教育兒女、培養兒女的經歷與恩典。作者以深情的口吻、回憶的筆觸,講述了自己幼年被父親拋棄,跟母親相依為命,直至母親過世,母親為兒女付出所有精力、熬盡所有血淚的苦難歲月。母親以鐵人般的意志艱苦勞作,只身一人撫養起整個家庭。母親曾經瀕臨癱瘓、兒子高考落榜三次復讀、小女兒所嫁非人,母親歷經重重磨難,但卻以中國婦女
書稿呈現了梅貽琦、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等十余位清華大學近現代名家學者的大師形象、國士風范。作者以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激蕩的人文情懷回望歷史,以妙筆辣評再現清華名師巨擘革新除弊、氣勢如虹的傲骨與擔當。再現了名師大家嚴謹忘我的治學之路和風流雅致的人生態度。
“文章真處性情在,談笑深時風雨來”,書稿呈現了蔡元培、胡適、傅斯年等十余位北京大學近現代名家學者的大師形象、國士風范。作者以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激蕩的人文情懷回望歷史,以酣暢淋漓的筆墨深刻剖析了每一位人物的思想歷程和情感底色。再現了名師大家各領風騷、可敬可愛的卓然風姿。
本書主要收錄了無法抵達;父親的荒原;原野之上;在爐火中;穿過胡同擁抱北京;一個人的警務室;隨一條河流南下北上;一滴水的光芒;蒲公英花開;仰望年多巴;未曾送達的黑枸杞等作品。
本書是一本散文集作品,主要分為了三個章輯:域外、故鄉、感懷。域外篇收錄了《父母在遠游》《桃源一夢越千年》等,主要記錄了作者曾經在新疆、廣州的一些經歷和感受;故鄉篇收錄了《邂后太陽雨》《家中有片藍藍的天》《清明尋根去》等,主要記錄了在家鄉土地上的一些感動;感懷篇收錄了《殷切的希望》《我種的桂花樹》主要記錄了作者對社會、對人生一些思考。
本書為梁遇春散文精選集,全文收錄其生前的自編文集《春醪集》,以及遺作《淚與笑》中的代表篇目。梁遇春的創作時間雖然短暫,但他的才華極盛。他既熟悉古典詩詞,又精通英國文學,對文藝和生活都有獨到的見解。他的文字清新雋永,耐人尋味,在旁征博引中,展現了思想的豐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