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固定收益市場規模、產品類別、投資實踐等都呈現跨越式發展,相關從業人員的教育需求也與日俱增。固定收益市場是一個重要的投資市場,了解這個市場的規律對成為一個合格的投資與風險管理人員來說至關重要。 本書巧妙地將固定收益市場的相關知識和Python語言的編程實踐結合起來,通過12章內容,由淺入深地介紹了中國固定收益市場的情況,并給出了具體的 Python 分析案例。全書內容翔實,參考價值較高,涉及中國固定收益市場介紹,債券的計息基準與應計利息的計算,債券的凈價、全價與到期收益率的計算,收益率曲線
數字金融泛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公司利用數字技術實現融資、支付、投資和其他新型金融業務模式。近十年來,數字金融的發展對傳統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發展均產生了深遠影響,也引發了學術界和實踐界極大的興趣。然而相關的研究由于在近幾年才逐漸發表在國際一流期刊上,因此大部分的讀者尚不了解。本書介紹了數字金融相關領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包括數字金融的概念與影響、P2P借貸、數字貨幣與移動支付、數據與人工智能、科技信貸與影子銀行五個主題,精選二十余篇在近年發表在國際一流期刊學術文章,用通俗易懂的講述方式,對文章研究的
中國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的實施是人民幣國際化和區域金融一體化進程的重要里程碑,同時也是全球范圍內的一次重大金融體制創新。與其他發展中國家或新興經濟體的金融開放政策有所不同,中國的金融開放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緊密相連,而互聯互通機制正是以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并通過離岸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跨境資本閉環管理的特殊機制,兼具“本幣驅動”和“閉環監管”的中國特色。互聯互通機制的橫空出世,意味著中國金融治理將從“境內治理”逐步走向“跨境治理”。互聯互通機制包括用于二級股票市場交易的滬港通(2
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截至2022年10月,我國A股市場自然人投資者數量已增至2.1億,個體投資者數量占比99.8%。夯實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發展根基在于守護好這一全球規模最大、交易最活躍的投資者群體。保護好個體投資者權益關系到億萬家庭的切身利益與證券市場的健康持續發展。《走出“羊群”:個體投資者羊群行為分析》提出了一個全新的以個體投資者羊群行為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理論框架和實證分析思路,系統分析參考群體驅動個體投資者羊群行為的內部機理及其影響。該書
通過全新數據揭示國際貨幣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在第二章中,我們簡要勾勒了本書的背景,描述了公司、銀行和政府持有外匯余額(存放于外國金融中心的、以外國貨幣計價的銀行存款和證券)做法的緣起,以及從19世紀晚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國際貨幣和金融市場的整體輪廓。接著,第三章講述了故事的下一階段,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至20世紀20年代初,從1910年哲基爾島會議為成立美聯儲及美元國際化進程打下基礎,到1922年熱那亞會議上各方就轉向以外匯為基礎的貨幣和金融體系達成一致。第四章至第六章提出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儲備
中國在其現代化進程中,對金融創新的需求日益增長。這一趨勢主要由金融主體的多元化、金融要素的市場化以及金融產品更新換代速度的加快所驅動。因此,借助創新的思維、技術和模式來提供各種新型金融服務,正變得至關重要,以滿足越來越多樣化的金融需求并實現高效、低成本的金融供應。為此,《新興金融年度發展報告》應時而生,目的是為新興金融領域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與指導,促進其穩健和創新性的增長,以更好地適應經濟的多元化和復雜化需求。 該報告覆蓋了金融科技與數字化轉型、跨境及離岸金融、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普
本書結合中國城市系統的內在規律和社會經濟發展現實,對以金融集聚和科技創新推動中國城市實現長期經濟發展的可能路線進行探索,針對不同類型的城市提出差異化的發展策略。本書進行了三個方面的研究。第一,從城市系統整體出發,以系統理論中的冪率分布理論為基礎,對城市規模分布的生成機制和內在規律進行描述,并進行實證分析。第二,對城市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金融集聚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第三,對城市金融集聚與科技創新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本書適合于區域經濟學、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城市經
本書的主題是研究中國國民儲蓄率下降問題,具體地說,我們從居民、企業和政府部門儲蓄行為聯動性的角度考察了中國國民儲蓄率的演變規律,對中國國民儲蓄率的下降趨勢和可持續性做出了合理的解釋,并進一步分析了應對國民儲蓄率下降的政策選擇。全書主要論證了三個命題。第一,中國國民儲蓄率的下降是持續性的,勞動報酬上漲是導致國民儲蓄率的下降的重要原因;第二,中國國民儲蓄率并沒有看上去那么高,按照相同的統計口徑計算,中美可比國民儲蓄率差距已經下降到相當低的水平;第三,假如同時出現國民儲 蓄率下降和高外債杠桿
在國家社科基金專項“深化營商環境建設研究”(18VSJ069)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現代信息技術驅動的我國營商環境優化研究》(20&ZD071)的資助下,以徐現祥老師領頭的中國營商環境調查課題組于2018年至2023年連續開展了六輪全國實地調研,持續追蹤記錄我國“放管服”改革的新進展和新問題。從2018年開始,基于每輪實地調研的一手素材,課題組連續撰寫和出版《營商環境調查報告》(2018~2023)。本報告是課題組基于2018~2023年連續六年對全國30省區市156個地市的
本書所載案例為中國投資咨詢公司近年來在基建投融資、戰略與管理及產業與投資領域的實踐案例。特別是在基建投融資領域,中國投資咨詢公司充分立足國內實踐,借鑒國際成功經驗,解決項目中的投融資難題,對完成國家重大經濟改革任務、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升國家治理能力、構建現代財政制度具有重要意義。相關案例的介紹具體而生動,不僅為相關行業從業者提供了豐富的案例參考,也為企業管理者、投資者、研究人員提供了深入了解咨詢行業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