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源自于馬克思主義的生態哲學,為破解生態帝國主義,化解人與自然的對立,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解確立哲學地基、方法論路徑與行動指南。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歷經百年的開創與奠基、推進與豐富、深化與發展、轉型與變革,形成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最新形態,必須深入研究闡釋最新生態文明思想的自然觀、生產觀、生活觀、治理觀與全球觀。廣泛激活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的“綠色存量”,用好中華優秀傳統生態資源實現“綠色增量”,提升經濟發展的“含金量”“含綠量”,加速生活方式的“擴綠量”“減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學方法論》一書的寫作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八個相統一”為根據。如何在教學實踐中運用恰當的方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靈魂和主線,堅持價值引領,是撰寫本書的根本指導思想。本書總結了西南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研室的教學方法,集中展現了西南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研室多年以來的教學經驗,以此來彰顯未來,指明方向,更好地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馬克思主義經典軍事理論的精華蘊含在各個時期革命導師的經典著作之中。本書結合研究當代的理論價值和現實需求,精選了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的十二篇經典著作。通過對這些經典著作的歷史背景和戰爭實踐的分析,和對這些著作內容的深入研讀,使讀者深刻了解和掌握革命導師研究戰爭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加深對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獨特生命力的價值認同,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研究和指導戰爭的能力,提供觀察認識戰爭的理論工具和方法論。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文化語境中,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迎來新的歷史機遇。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學術年刊(2023年卷)以“新時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創新與發展”為主題。本次年刊的出版,是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推進和深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時代化,促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批評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用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所做出的新的努力和嘗試。
本書的問題探究把回應當代大學生關心的問題作為在大學生中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要途徑,真正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注重展示理性思維的魅力,發揮馬克思主義這一大道理以理服人的邏輯力量;本書的問題探究不僅正面回答學生問題,而且揭示學生問題的結構和性質,讓學生明白問題提出的根據,培養對問題的自覺意識和批判意識;本書的問題探究不僅提供具體答案,而且向學生指出問題及其解答的思路,啟發學生的辯證思維,開闊學生的學術視野,讓學生在知其然基礎上知其所以然知其所必然,從而展現馬克思主義解釋現實問題的理論魅
本書聚焦于馬克思的經典篇章, 使其經典理論遺產再次進入當代大眾視野。彼得·奧斯本 (Peter Osborne) 強調了馬克思著作中的浪漫主義傳統和現代主義遺產, 他把馬克思的思想作為一種發展中的研究, 具體地說, 是對人類作為實踐的歷史人的意義的考察。奧斯本引用了大量馬克思著作中的段落, 并展示了它們之間的聯系, 駁斥了馬克思作為一個經濟學還原主義思想家的神話。馬克思所說的“唯物主義”“共產主義”和“政治經濟學批判”, 在哲學上比一般人所認識到的要豐富得多, 也更有獨創性。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學術發展報告(2021)》是由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編寫的,是馬克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學術發展的第七個年度報告。該報告從2021年度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專論和研究進展,以及從馬克思主義理論七個二級學科學術發展,論述了2021年度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學術發展情況。
本書共分七章,主要內容包括:世界的物質性及發展規律;認識的本質及發展規律;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資本主義的本質及規律;資本主義的發展及其趨勢;社會主義的發展及其規律;共產主義崇高理想及其最終實現等。
本書運用詮釋學的理論與方法系統研究《資本論》中國化詮釋的歷程、基本經驗及啟示。首先,以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展望未來的宏闊視角,闡明了《資本論》中國化詮釋的百年歷程,把《資本論》中國化詮釋不同階段的特征概括為“四說”,即“重點說”“展開說”“著實說”和“融創說”。其次,立足于歷史和現實發展,把《資本論》中國化詮釋高度凝練為“八條經驗”,以揭示其中規律性和普遍性要求。最后,在梳理歷程、總結基本經驗的基礎上,面對時代要求和未來發展,把《資本論》中國化詮釋提煉為“六點啟示”。本書能夠為“讀原著
本書共選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2021版)》教材中7章內容的40個知識點, 通過理論與實踐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方式, 一方面梳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關鍵知識點, 以深化對馬克思主義原理的認識, 另一方面對具體實踐案例分析, 學會馬克思主義的問題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