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資源環境的“價值評估——溢出分析——空間格局測度——政策評估”為主線,首先從靜態、動態和產品供給服務三個維度,研究資源環境價值如何核算這一問題;然后對溢出的理論機制進行深入探討,從水平、垂直、空間溢出三方面,對資源環境怎樣溢出進行系統性闡述;隨后建立了景觀格局+空間網絡+流空間方法的“新格局三體系”,對資源環境空間格局測度進行分析;最后建立了資源環境政策分類的新框架,并構建了政策研究的框架體系,評估其有效性和績效。
本書踐行了兵團低碳發展的政策要求,研究兵團高排放產業碳排放多重效應、影響因素,探索了兵團高排放產業低碳轉型的可能路徑,希冀在低碳經濟、低碳減排、高排放產業碳排放效應測度、碳排放影響因素、低碳路徑選擇、環境治理等領域能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同時也對兵團高排放產業的轉型升級、能源結構的合理優化、低碳減排路徑選擇等方面能具有本土化的應用價值。
本書主要是運用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以成本與收益分析為基本工具,以成本最小化為目標,來考察、研究環境法實施的過程、效果。追求效率應當是本書研究的指導思想,既是理論研究的出發點,也是實踐的最終歸宿。除了關注效率、環境法實施效率的概念外,還研究了環境違法或守法的動因,涉及理性選擇、有限理性、社會規范,環境違法犯罪成本;環境法實施效率的規范性分析,主要涉及有效的處罰威懾、最優處罰概率與處罰強度組合、最優處罰威懾水平;還包括處罰認知的有限性及其對環境法實施的啟示,以及環境法實施的社會規范路徑等。
本書基于對土壤環境現狀的客觀分析,首先確認污染損失影響,研究其空間分布特征及變化規律;其次對污染損失貨幣化;最后結合土壤污染防治政策,為治理土壤污染提供依據和參考。
本書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圍繞協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并進目標,開展環境經濟形勢、環境經濟政策雙向影響評估、行業環境經濟政策、區域重大戰略綠色發展高地以及制度創新等重點領域的環境經濟政策研究。本書認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迫切需要深入研究與創新環境經濟政策,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提供政策支撐。
《中國ESG投資發展報告 (2023)》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與中誠信集團旗下北京億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發起聯合國內金融、產業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和相關實業者共同編撰而成本報告提供了準確理解中國式現代化下ESG投資理念及相應政策體系的合理邏輯,主張超越單一的金融領域視角,緊密對接中國式現代化中的探索要求,走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強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這不僅需要中國政府繼續加強環保治理和加大環保投入,也需要中國企業加強環境管理、提升環保投資效率,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本書運用企業社會責任三領域模型、利益相關者理論、制度理論、資源基礎觀、高階理論等多重理論分析了內部控制對企業環保投資及其績效的作用機理,并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實證評價了內部控制與企業環保投資及其績效的關系。本書不僅使相關理論在企業投資行為綠色化層面得到結合和拓展,還為構建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
本書介紹了美洲各國正在實施的保護地融資新方法,以及交易的藝術到可持續發展的實踐。通過介紹北美和拉丁美洲的七個案例呈現保護融資在全球的創新舉措,具體包括:保護金融工具(智利和新英格蘭)、稅收相關激勵(馬薩諸塞州的《社區保護法》)、私有土地保護計劃(智利)、保護發展融資、可持續發展融資、保護投資銀行、碳相關生態系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