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技術叢書”之一。丹江口水利樞紐位于湖北丹江口漢江干流上,具有防洪、供水、發電、航運等綜合利用效益,是南水北調中線的水源工程,同時也是開發治理漢江的關鍵工程。丹江口大壩加高面臨新老混凝土結合、加高工程抗震安全、大壩基礎滲控處理及初期大壩混凝土缺陷檢查與處理等重大關鍵技術難題。本書針對這些難點,對大壩加高現場試驗、后幫有限結合加高方式、新老混凝土面結合措施、大壩加高抗震、高水頭帷幕補強灌漿等關鍵技術進行系統研究,并較全面地總結大壩加高設計與施工中的各項先進技術和工程經驗,
高拱壩是水電站樞紐建筑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壩肩邊坡開挖關乎水電站樞紐的安全。因此,總結重大水電工程實踐經驗,提出高拱壩邊坡開挖穩定控制理論框架,成為確保水電站高拱壩工程安全性的迫切需求。本書聚焦水電站高拱壩邊坡的卸荷力學、演化機理、穩定性分析和工程治理措施等關鍵問題,結合理論分析、室內外試驗、原型觀測和數值反饋展開介紹,建立了單因素與多因素指標綜合劃分巖體質量評價體系,提出含斷續節理的巖質邊坡數值模擬方法,實現了巖質邊坡數值仿真與變形監測實時互饋,形成了高拱壩邊坡開挖安全控制技術,具有針對性、實用
南方濕潤地區土石壩安全評價理論是一門新興學科,在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下,利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進行了廣泛的探索,取得了眾多成果。但是受限于南方濕潤地區較大的水文變化、復雜的地質條件及土石壩本身具有系統復雜性等眾多因素,南方濕潤地區土石壩運維安全評價在理論方法及工程實踐上都不可避免存在不足之處。因此,本書綜合筆者近10年來圍繞南方濕潤地區土石壩安全評價和防洪安全問題的研究成果,系統介紹南方濕潤地區土石壩運維安全評價中防洪風險評估、三維應力應變靜動力分析及塑性混凝土防滲墻設計施工等關鍵核
本書依托清江中游的水布埡工程、烏江流域構皮灘水電站、彭水水電站、銀盤水電站、黃柏河流域西北口水庫等10余座工程,提煉了水利水電工程巖溶風險評估的基本方法和風險分級標準;歸納總結了管道型、充填型、裂隙型等不同類型的巖溶處理技術和方法;提出了巖溶地區的防滲帷幕設計標準、設計方法、施工成套技術,為解決巖溶地區帷幕灌漿設計提供了全鏈條的解決思路和方法;完善了現有的防滲帷幕設計理論與灌漿施工技術;建立了適合巖溶地區特點的帷幕質量綜合評價體系模型。
本書介紹了特高壩壩基巖體滲流應力耦合流變力學特性與工程應用研究的理論和成果。第一部分為綜述;第二部分介紹了在滲流應力耦合作用的高壩壩基巖石三軸力學試驗、流變力學試驗、柱狀節理模型試驗以及含弱面巖體剪切流變力學試驗等;第三部分介紹了高壩壩基巖石的彈塑性損傷耦合力學模型、滲流應力耦合流變本構模型以及滲流應力耦合各向異性流變損傷力學模型。第四部分聚焦于重大工程應用研究,開展了特高壩壩基工程的三維彈塑性數值計算和滲流應力耦合作用下的流變損傷數值模擬,并針對金沙江白鶴灘高拱壩壩基巖體工程蓄水運行
本書在分析魚類洄游需求和大壩阻隔對生態連續性影響的基礎上,提出過魚設施建設的必要性,總結過魚設施的歷史、種類和特點,并系統梳理國內外對過魚設施的研究進展。垂直豎縫式魚道因其適應性強的特點,被廣泛應用于恢復大壩上下游的連通。本書從理論和應用兩方面對垂直豎縫式魚道進行詳釋。理論部分涵蓋垂直豎縫式魚道的原理、設計及尺寸;應用部分一方面對西藏尼洋河多布水電站魚道的設計進行詳細介紹,另一方面詳述崔家營航電樞紐工程魚道和贛江峽江水利樞紐工程魚道的運行效果。
本書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堰塞壩開發利用理論與安全評價體系”(2018YFC1508505),重點介紹堰塞壩的形成與危害、分類及其概化模型,基于GB-InSAR和分布式光纖等新型監測技術及其在堰塞壩工程中的應用、多源信息融合的堰塞壩安全診斷技術、監測的堰塞壩材料參數反演技術以及堰塞壩的安全預警模型與安全指標體系等**的研究成果,是堰塞壩安全監測與預警方法**研究進展的系統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