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古典音樂啟蒙書,從簡單有趣的故事到專業內容,古典音樂不再晦澀難懂,誰都可以輕松閱讀。本書根據不同的音樂思潮編寫而成,分別介紹了巴洛克時期、古典時期、浪漫時期和印象主義時期以及俄國最有名的三位音樂家,如果你希望了解音樂的歷史,可以按順序閱讀,根據音樂趨勢感受不同時期古典音樂的變化,也可以按照主題,先閱讀喜歡的作曲家的章節,這樣能更有趣味地享受作曲家的故事。書里包含了18個作曲家的出生年份、國家、他們的家庭狀況、家族史以及愛情故事等等,除了音樂本身之外的故事也很有趣。
本書選擇了對中國友好的非華裔漢學家進行介紹,其來源國盡可能覆蓋各大洲的國家;重點介紹文史哲領域的漢學家,兼顧其他領域。擬選取12位世界著名漢學家進行介紹,共計12章,每章內容包括漢學家生平簡介、漢學家的漢學之路、漢學家主要成就、相關中國文化旨要以及漢學家經典書目推薦。鑒于各位漢學家所處的時代局限性和文化差異,其個別觀點有可能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誤讀,但他們的研究成果依然能夠為當代中國文學研究提供啟示和借鑒。
“海上談藝錄”叢書的一種。傳主吳宗錫是新中國評彈的建設者和開拓者。全書分為“藝術評傳”和“藝術訪談”兩大部分。“藝術評傳”主要講述了“半路出家”的傳主求學和從藝經歷,以及如何成為一名戲曲干部,領導新中國評彈的“整舊”和“創新”,并取得輝煌的成果。“藝術訪談”以作者和傳主這對老友對話的形式,對傳主鮐背人生進行了回顧和總結。
在傳統的文學婚姻中,丈夫常享有盛名,而妻子則淪為腳注。她們是丈夫作品的第一審閱人,也是丈夫不忠的承受者。她們是家庭生活的照料者,也是丈夫創作事業的得力助手,她們是發光發熱的獨立個體,更是文學史上不可磨滅的印記。她們需要一種獨特的剛毅來面對婚姻中的瑣碎與不如意,甚至是需要做出犧牲來滿足丈夫的超常需求。
作者卡梅拉·丘拉魯透過敘述藝文界的五段婚姻:英國雕塑家烏娜?喬布里琪和英國詩人瑞克里芙?霍爾;意大利小說家艾爾莎?莫蘭黛和阿爾貝托?莫拉維亞;美國作家依琳?鄧蒂和英
本書作者深入淺出地講述了引發計算機和互聯網誕生的女性的故事,刷新了我們的認知—當下信息技術的弄潮兒不只是男性,乘風破浪的女性從一開始就擁抱了技術,讓我們了解長期被遺忘的女科技先驅者,向我們展示女性是如何推動科技向前的。本書分為3篇共13章,按計算機起源、連接、上網這一發展脈絡,用生動的語言串聯起計算機和互聯網的發展史。書里介紹了10多位科技行業先驅,如編寫第一個計算機程序的艾達·洛夫萊斯;推動計算程序普及的百折不撓的格蕾絲·霍珀;見證了互聯網最初版本誕生的伊麗莎白·費恩勒;創造了世界上
阿布拉莫維奇工作室的藝術總監馬林向25位先鋒女性提出了同一個問題:能否為您創作肖像?
為了更透徹地了解她們,他開展了一系列訪談,以理解她們畢生的創作。
她們談論藝術、美、欲望、痛苦、成功、名聲、羞恥、死亡、性、反叛、靈性、種族、遺產、宗教……
她們是導演、設計師、演員、歌手、畫家、攝影師、雕塑家……她們是行動者。她們是藝術家。
打破邊界的藝術家。改
本書凝結了賈英華多年從事人物傳記創作的經驗和教訓,他以自己著述為例,探討了對于人物傳記的多種撰寫方式,歸納了人物傳記的十種開頭、八種不同的結尾方式。對如何撰寫素無謀面的歷史人物傳記,建議從六方面八種途徑搜集史料,提出了刻畫人物的七個訣竅,還對于如何處理重大歷史人物評價,提出三種處理方法。作者剖析歷史人物傳記、現代人物傳記、家譜、自傳、回憶錄、口述自傳等行文模式,將自己全面的研究人物傳記寫作心得毫無保留的奉獻給讀者。
本書記錄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五大書記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同志在青少年時代讀書學習的豐富經歷,闡述了他們在讀書求學中的學習方法、學習心得、學習經驗,共包括“潤澤東方”“海量寬宏”“衛華保黃”“愿相會于中華騰飛世界時”“永不消失的駝鈴”五大部分。本書從他們的家鄉故居收集和采寫了大量原始資料,并得到相關紀念館的大力支持。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故事能夠給人以啟迪,進一步激勵人們尤其是青少年認真讀書學習,立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畫框中的女性》通過分析西方藝術史中的經典作品,以及時尚攝影、廣告和社交媒體中塑造的廣為人知的形象,對女性角色所受到的限制和這些形象帶來的女性刻板印象和社會約束進行了探討。 作者凱瑟琳·麥科馬克在揭示這些刻板印象的同時,為讀者展示了大量來自女性藝術家的作品,例如莫里索、林戈爾德、萊西和沃克,這些作品既填補了大眾認知中女性藝術家作品的空白,也為讀者提供了探索女性的身份、性別、種族和權力的一種更加開闊的視角。
本書介紹了2500年前至今的100多位哲學家——他們的生平和他們的成就,通過了解哲學家們,讀者可以了解古代哲學、中世紀哲學、現代哲學基礎、英美哲學、歐洲大陸哲學和東方哲學。無論是在西方還是東方的傳統中,哲學家都在尋找生命基本問題的答案,并給出了自己的解釋。從古希臘哲學家和古代中國的圣賢開始,到目前為止,他們的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這是一次哲學啟智之旅,既是對哲學家們的致敬,也是對讀者思維的啟發。讓讀者了解,哲學其實并不是高深到需要束之高閣,而是切切實實跟日常生活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