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哲學、用哲學,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好傳統。本書基于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現實需要,系統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自然觀、實踐觀、歷史觀、發展觀、群眾觀、價值觀、國家觀、文化觀、民族觀、宗教觀和科技觀。力求講清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在哲學發展史上實現的偉大變革,在當前的發展狀況及其最新理論成果,在當代中國的重大指導意義。
當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在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全球發展和全球治理的格局,因而從理論上系統闡釋該理念也就成為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的重大理論任務。本書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著作為研究依據,站在歷史的高度和時代的前沿,結合我國實際和世界形勢變化,提煉出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范式,即從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歷史觀、價值論和認識論四大視域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展開系統性的哲學解讀。本書內容翔實,論述深入,可讀性強,有利于廣大讀者深入理解人類
本書基于馬克思和懷特海的有關原著,圍繞著現代性的批判和重構進行比較研究,分析了馬克思對資本抽象性批判與懷特海對科學抽象性批判,并從人的勞動和人類經驗整合來重構人與自然的關系,闡發其中蘊含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當代中國 馬克思主義 哲學 研究
本書的研究內容總體來說分為四大部分,具體包括九章內容。首先,對馬克思需要理論進行總體研究,主要研究馬克思需要理論的形成與發展、理論旨趣等內容。其次,對馬克思需要理論進行具體分析,在研究需要與生產、分工、交換、分配、貨幣、資本等關系中進一步分析和厘清需要概念。再次,研究馬克思需要理論的當代挑戰,西方馬克思主義、東歐馬克思主義、后現代主義、生態主義都對馬克思的需要理論提出了挑戰。最后,研究馬克思需要理論對中國夢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在《資本論》的視閾內來分析馬克思的需要理論,既能對馬克思的
作為本書論題的“馬克思的哲學觀”,指的是馬克思對于哲學本身或“哲學一般”的態度、立場和觀點,可以作為我們反思馬克思哲學乃至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理論切入點。本書立足當代視野,全面考察了馬克思的哲學觀的思想史前提、邏輯進程、時代屬性、基本內容、關鍵特征、其與馬克思哲學的關系,以及理論回響和當代意義等問題,呈現出一幅關于馬克思的哲學觀的較為完整的理論圖景,對于我們今天如何看待哲學、如何發展哲學亦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由馬克思、恩格斯所創立,為他們的后繼者所深化、發展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就是蘊含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名著中,反復出現并具有規律性、概括性的觀點。理論上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就體現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名著中。因此,本書以馬克思、恩格斯的哲學名著為主導,同時精選了第二國際馬克思主義、俄國與蘇聯馬克思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名著,分為四編,共三十六章。每章分為寫作背景、篇章結構、觀點提示、文本選讀、進一步閱讀的文獻、思考題六個部分,以此引導讀者研讀馬克思主義哲學名著,深入理解
本書以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為基礎,以哲學的方式充分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體系為依據,充分考慮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要求,建構一種新的符合認知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規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體系,貼近教學、貼近教師、貼近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理論興趣,拓寬學生的理論視野,提升學生的理論境界;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著作為依據,用實踐新經驗、科學新成果、哲學新思想系統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使學生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確立共產主義的理想和
話語方式乃思維之方式,概念范疇乃話語之根本。馬克思哲學話語革命,就是對馬克思哲學思維方式和邏輯范疇的一種追問,就是對馬克思哲學“說什么” “如何說”“怎么說”“說給誰”“為何說”的一種求解,就是從話語分析視角對馬克思哲學革命實質的一種探究。 “返本”是為了更好的“開新”,“溯源”是為了更好的“向前”,“尋根”是為了更好的“發展”。以馬克思哲學話語革命的探究為切入點,從思維方式和邏輯范疇層面反思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話語危機,以期為當代中國學術話語體系的建構找到一條可供選擇的路徑,解決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