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組織研究》是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主要發表第三次分配、社會組織、社會企業、慈善公益和社區治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本卷收錄主題論文8篇、書評2篇、訪談錄2篇、域外見聞1篇。主題論文涉及公益組織數字化轉型、城市居民慈善捐贈、社會組織監管、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公共服務供給、社會組織項目化運作、政社合作、社會企業、高;饡取u分別對《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創新:理論與實踐》和《社區基金會資源動員的行動過程研究》進行了評述。訪談錄介紹了無錫市樂仁樂助社會創新機構創始
共濟會于1717年在倫敦成立,是一種將人們捆綁在一起的學徒制組織。事實證明,共濟會是如此吸引人,以至于在20年的時間里,它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傳播開來。共濟會的影響變得無處不在。在喬治·華盛頓的領導下,共濟會成為新生美國的信條。共濟會網絡維系著大英帝國。在拿破侖的統治下,這一組織成為了威權主義的工具,后來又成為了革命陰謀的掩護。摩門教會和西西里黑手黨都起源于共濟會。然而,共濟會的影響力同樣令人敬畏。在天主教會看來,共濟會一直是一個魔鬼崇拜者的巢穴。對于希特勒、墨索里尼來說,這些組織傳播了和
本書涉及社會組織參與流動兒童教育服務實踐、慈善組織信息公開合作監管策略、慈善組織參與醫療救助的路徑優化、城市社區網格化治理中多主體共同生產過程等主題;基于圖書,分析了社會組織在參與重大突發事件治理中的行動策略及其局限,思考了行業協會商會在政策參與中扮演的新角色;介紹了江山市紅盾應急救援隊在參與災害救援中發揮的作用,專訪了湖南李麗心靈教育中心負責人李麗;分析了英國志愿行動研究中心的運作模式及其對中國志愿服務的啟示。
《中國非營利評論》是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主辦的集刊,以中國非營利事業和社會組織為研究對象。本書是第26卷,以社會創新以及公共危機應對為主題,探討在合法性視角下如何總結社會力量積極、有序參與重大應急事件的經驗和教訓,如何通過公共故事來認知社會組織、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務力量的行動,反思其在我國社會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能力中的價值與角色。此外我國社會組織在當前社會情境下,與企業、政府合作中的開拓創新,本卷也做了梳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