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闡述地面防空作戰籌劃的概念與特點、依據與要求、程序與內容、時機與方式等理論的基礎上,圍繞地面防空作戰籌劃實施步驟,分別給出了基干清單的任務理解、基于要素的情況判斷、基于策略集的作戰構想設計、基于評估優選的作戰方案擬制以及基于行動鏈的作戰計劃制定等具體籌劃方法,最后概要介紹了地面防空作戰籌劃支持系統的設計思路。本書具有理技融合、深入淺出和圖文并茂的特點。
本書可供從事作戰任務規劃、系統工程以及防空指揮信息系統研發的科研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閱讀
空地協同是防空作戰的核心問題之一,無論是在理論層面還是在技術層面,都存在著許多需要深入探究的問題。本書主要分為空地協同基礎理論和實現高效空地協同的技術途徑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2章)重,點介紹了防空作戰空地協同的概念與作用、發展演變、主要任務、特點、規律、要求、內容、方式及運行機制等,并提出了實現高效空地協同的三個前提條件;第二部分(第3~7章)重,點圍繞這三個前提條件,分別闡述了實現作戰空域劃設、空地信息共享和空地協同行動聯合控制的主要方法與途徑。為便于實踐應用,還給出了空地協同基礎
本書從馬賽克戰概念的出發,深入研究海上作戰無人化(包括無人機、無人艇、無人潛航器)、智能化特征,深入研究馬賽克戰視閾下的無人裝備海上協同作戰,對理解美軍作戰概念和透析作戰制勝機理具有重要作用。無人裝備作為特殊武器平臺,頻繁出現在近幾次美俄局部戰爭中,完成了從輔助戰爭到參與戰爭的演變。隨著海上無人裝備作戰運用的延伸,將誘發新的作戰模式,從集群式飽和覆蓋到極微式蟻穴滲透等,加速推動作戰樣式從“量變”走向“質變”,以無人機為代表的無人裝備作戰運用也會日趨成熟,并從傳統火力殺傷向海上攻擊等硬火
現有的目標檢測識別技術在理想環境(背景單一、目標分辨率高等)中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在更為普適開放的環境下往往無法正常工作。復雜場景下小目標的檢測和識別研究面臨環境的復雜性、目標特性的復雜性和數據的不完備性三個層面的挑戰。本文解決該問題的基本思路是在源域知識的指導下,修正目標域樣本在特征空間的聯合概率分布,從而提高樣本目標域特征的可分性。本文針對分布不一致的問題,從上下文信息、信息補償以及數據增強這三個層面展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