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在財政領域工作八年的一部紀實作品。全書共六章,將作者在財政八年工作中所作所為、所思所想,與“水”緊密相連,娓娓道來,躍然紙上。作者用自然貼切而生動形象的語言,敘述自己的親歷親為,用心用情地談工作、談人生,談經驗、談教訓,談方法、談技巧,談體會、談感悟。
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讀一讀他的故事
孤獨的隱者,一語天然萬古新
著名作家李長之的一部未竟之作
新增《陶淵明論》《陶淵明真能超出于時代么?》《談陶淵明》等散篇
我們不要忘了,陶淵明是一個受有很濃厚的儒家思想的影響的人,因而在他出仕乃是正常的,歸來卻是不得已的。正面表示這個態度的,就是他的《感士不遇賦》…
輯入2023年報告文學的作品約35萬字。這些作品題材不同,風格各異,都緊扣時代脈搏,做到思想性與藝術性高水準的統一。既有關于自然生態保護的文章,如陳啟文的《誰在月夜哭泣》和余艷的《鶴舞長江之巔》;也有對典型人物的描寫與刻畫,如鐘兆云的《公仆榜樣》和趙韋的《烏金緣》;文選兼顧各類題材,覆蓋面更強并具有典型性,對特殊歷史節點進行了書寫,如李燕燕的《疾病之恥》和徐劍的《西藏媽媽》。2023年報告文學的編輯,力求較之以往視野更加開闊,選材更加合理,在與主編編選原則保持一致的情況下,不僅強調作品的時
本書分為上篇名家論劍、中篇徐劍論劍、下篇對話徐劍及附錄四部分。具體內容包括: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壯歌——讀長篇報告文學《大國長劍: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紀實》;鑄劍的史詩——讀長篇報告文學《大國長劍: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紀實》等。
本書以報告文學的形式,以嘉興為樣本,反映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從1921年南湖一大,紅船啟航,歷經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進入新時代,嘉興滄桑巨變的百年歷史。作品基于大量第一手資料創作,描繪了嘉興人民在新中國成立前的苦難歲月和不屈抗爭,深入挖掘嘉興在革命年代涌現的感人事跡,以及在和平年代,在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中的典型人物和重大成就。
本書系一部日記形式的紀實文學作品。書稿詳細記錄了作者在擔任亳州市譙城區淝河鎮李腰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期間不畏艱難、扎根農村,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銜接工作為駐村抓手,用自己的專業能力和辛勤汗水落實政府扶貧政策,帶領鄉親走上鄉村振興之路的艱辛歷程。書中翔實記錄了作者駐村幫扶期間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飽含一名駐村干部的工作經驗與赤子情懷。
本書是全面真實記錄最美奮斗者、排雷英雄戰士、八一勛章獲得者杜富國成長歷程的報告文學作品,再現了杜富國參軍入伍以血性和汗水練就雷神過硬本領,生死雷場不惜以生命為代價保護戰友,失去雙手雙眼康復路上不畏艱難勇于追夢的奮斗足跡,詮釋了你退后,讓我來的英雄主義精神,回答了怎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怎樣奮斗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時代的新人,是新時代激勵青年一代牢記使命、擔當進取、奮斗成才的鮮活教材。
.
《我的皮村兄妹》是目前國內面對具備勞動者和文學創作者雙重身份的基層打工者的人生故事,展開全景式描繪的非虛構作品。如果說《我在北京送快遞》和《我的母親做保潔》是對某一類勞動者的精神世界展開書寫,那么《我的皮村兄妹》則是對當下勞動者文學、新打工文學的一次整體性書寫。作者袁凌是目前中國非虛構文學領軍人物,亦是皮村文學之家的創始人之一。他用七年時間,多次進入皮村生活,在深度了解十多位工友從務工到成為文學創作者的命運轉折過程后,完成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