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根據國際流行的“簡練、實用,盡量把設計交給計算機做”的理念,介紹雙膠合、雙分離、消色差、柯克、天塞、雙高斯、遠攝、反遠攝、遠心、投影、變焦、廣角、顯微、紅外等各類光學成像系統的設計方法和流程,討論物理模型、部件選型、評價函數設置,并給出大量的設計實例和ZEMAX設計程序。只要認真研讀本書,參考書中的實例,遵循規范的流程,系統總是沿著最速下降路徑平穩快速收斂、自動更換玻璃,得到符合設計指標、結構緊湊、成本合理的設計結果。 第二版增加了長工作距平場復消色差顯微物鏡、大孔徑卡塞格林物鏡、
本書系統闡述量子光學的基本理論、概念、方法及其在量子信息處理中的應用。全書分為9章,主要內容包括量子力學基礎、光場的量子化、相干態表象及其準概率分布函數、光場的相干性及其干涉理論、光場的壓縮態、經典光場與原子相互作用的半經典理論、量子光場與原子相互作用的全量子理論、量子光學中的物理實驗系統、開放量子系統的量子理論等。每章附有例題、小結和習題,方便學生學習與訓練。
本書內容主要分為五部分:X射線粉末衍射技術的發展歷程和功能應用;X射線衍射儀器、光路配置、樣品制備和測量過程;物相分析的基本原理、分析過程、注意事項、結果評價和部分實例;X射線衍射儀器的維護保養和輻射安全;X射線衍射技術的學習方法論。本書著重介紹衍射圖譜的產生過程和各類影響因素,以及與物相分析功能的相關性。在測量技術方面,詳細介紹了衍射儀中各類光路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參數設置,并對測量過程的每個環節進行了詳細論述。在物相分析方面,針對最常用的物相鑒定功能開展了鑒定原理、鑒定方法、鑒定技巧、數
作為信息載體的光場,在經典光學中其噪聲限制著信息的傳輸和提取。在理想情況下,原則上可消除系統的全部經典噪聲,以達到最大的信噪比。但即使這樣,實際上系統的信息功能仍然受到量子噪聲的影響。在量子理論中,測量某個體系的物理量必然會引起對該體系的某種干擾,從而產生附加的噪聲,限制提取信息的能力。非經典光場是進行量子信息和量子精密測量等相關研究的基本資源,利用這些量子資源,可以提高信息傳遞的安全,計算的速度及測量的精度,今年來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本書將分別介紹各種非經典光場,包括壓縮態光場、糾纏態光場、偏
光學,是一門研究光的產生、傳播、變化和作用的科學。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中,光學始終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環境科學等領域的飛速發展,由光學衍生出的尖端技術已然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書共分為14個篇章,通過精選光學科普知識的關鍵點、難點和熱點問題,生動地介紹了光的自然屬性、技術特征和應用場景等方面的內容,并輔以漫畫進行深入淺出的解釋。本書從生活中的光學現象開始,通過對天空顏色和奇異的負折射等現象的描述,介紹了光的散射、反射、折射等知識。同時,通過激光筆、
《表面增強拉曼散射光譜技術》系統介紹了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光譜技術的相關原理、方法技術、應用及發展動態。《表面增強拉曼散射光譜技術》主要包括SERS光譜基礎、SERS光譜技術與平臺、SERS光譜應用三個部分。對SERS光譜歷史、原理、儀器和測試方法進行概述;介紹具有SERS增強能力的納米材料;介紹SERS增強基底和SERS納米探針兩種主要技術模式;介紹SERS與微流控、色譜和微觀成像等技術的聯用分析監測平臺;介紹SERS技術在環境監測、食品分析、藥物分析、生物醫學和化學催化等領域的前沿特
《光學成像效果繪制》依據作者在光學成像效果繪制領域多年的研究成果凝練而成,系統地介紹了光學成像效果繪制的理論基礎、發展脈絡以及關鍵技術方法。《光學成像效果繪制》共9章,第1章緒論闡述了國內外光學成像效果繪制的研究進展;第2~4章介紹了基于幾何光學的成像效果自適應繪制方法;第5~6章介紹了基于波動光學的成像效果繪制方法;第7章介紹了相機成像效果繪制方法,包括相機鏡頭精確建模方法以及散景、重影、眩光等成像效果繪制方法;第8~9章介紹了作者結合多年研究積淀開發的兩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光學仿真軟件S
本書利用經典和量子方法,結合對稱原理,給出了與分子散射偏振光問題相關的各種光學活性及有關現象的理論推導。不僅介紹了與電子躍遷相關的、常見的紫外可見區域光學活性和圓二色性的內容,還介紹了與振動躍遷相關的紅外及拉曼探測技術相關的光學活性新課題。通過討論光學活性和手性在從基本粒子的物性到病毒的結構等方面的應用,指出相關課題在現代科學中的重要性。物理學家和生命科學家必將對該領域產生濃厚興趣。
本書從五部分重點闡述壓縮感知理論在光學成像領域的應用,結合具體的壓縮感知成像系統設計案例,說明光學壓縮感知的基本原理與成像機理。討論了光學壓縮感知成像系統中的相位恢復問題,介紹相位恢復的最新進展。重點介紹了壓縮感知理論及其光學應用的基礎理論和知識、壓縮感知成像系統構建的方法、多維光學壓縮感知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