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是對糖尿病及其并發癥、合并癥中醫處方的總結,以1993年至2022年間已發表的文獻及已出版的書籍為依據,收集、整理與糖尿病、糖尿病并發癥以及糖尿病合并癥相關的中醫治療處方,主要從內服與外治兩個方面展開,運用邏輯學方法,對糖尿病相關內服的方劑、中成藥、調理方與外治的針灸方、推拿法及外用方等進行總結,系統整理了其構成、功效與主治以及具體使用方法,并對其來源進行了較為細致的歸納。
重慶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長著許多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它們或長于峭壁之上,或隱于密林深處,抑或生于田間溪邊。
《溫情本草》選取了具有代表性與趣味性的中藥38種,既包含了黨參、貝母等名貴中藥,也涵蓋了野胡蘿卜、女貞等常見中藥。本書兼顧科普性與趣味性,科普小檔案包含藥材來源、別名、識別特征、產地與生境、藥材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其中用法用量除另有交代外,均為水煎劑內服用量;正文則以藥材介紹、相關故事、蘊藏的生活哲理等詳細展開。
《溫情本草》
本書介紹了重慶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特色食藥兩用本草,書中共收集30余味食藥野菜,將其分為甘、苦、辛、酸四篇,每味本草獨立成一個科普小故事,分別介紹了食藥本草的來源、別名、識別特征、產地與生境、功效、食用部位、食用方法以及相關趣味知識、故事。同時,書中還通過知識延展等,將一些中草藥常識與讀者分享。
書中看似平常熟悉的植物名字,里面可能有你不知道的趣味故事和硬知識。本書希望能通過一個個科普小故事,豐富大家對中藥文化的認識,為中醫藥初學者閱讀學習提供一定的幫助,為
本書是關于蜘蛛香研究的專著,全書資料豐富、內容翔實,兼具科學性和專業性。本書主要介紹蜘蛛香應用及研究的歷史和現狀,內容包括藥用歷史、生藥資源、質量標準、化學成分、化合物的合成、藥理活性、藥代動力學及安全性評價。此外,對其作用于胃腸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帶狀皰疹的臨床應用也進行了系統介紹。
《微納米中藥制劑研究與應用》從傳統中藥散劑出發,引入先進的納米藥物學理念,采用材料化學工程、生物藥劑學、數據科學等多學科交叉研究手段,構建微納米尺度中藥制劑的理論與技術體系。內容涵蓋:①微囊、復合粒子、脂質體等中藥微納米粒的超細粉碎,膜乳化,噴霧干燥,有序介孔材料等多種制備及表征方法;②多種基于微納米中藥粒子的新型給藥系統(肺靶向干粉吸入劑、經鼻腦靶向吸入劑等);③與微納米尺度中藥制劑相關的藥理學、毒理學和藥代動力學研究;④新型中藥微納米制劑技術和藥用輔料制備技術。
《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全書共收載藥物365種,其中植物藥252種,動物藥67種,礦物藥46種,并按藥物的功效和主治分為上、中、下三品。本書作為《神農本草經》的通俗讀本,在保留原著原有體系的前提下,集注釋、導讀于一體,并從現代藥理研究成果和臨床實用研究價值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每味藥物進行論述。
本書介紹了各種食療、藥膳,穴位按摩、艾灸、拍打推揉,吞津熱敷等實用的小偏方,既可調理全家男女老少的常見疾病,還能應對緊急情況下的不適癥狀;不但能減輕疾病的痛苦,還能幫助人們健康長壽。
本書為第一部中藥五味藥性理論現代研究專著,是作者在承擔完成的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活血化瘀中藥五味藥性的化學生物學基礎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并撰寫的理論研究專著。全書分上中下三篇八章,上篇二章系統的梳理了中藥五味藥性的理論的源流、發展歷程和基本構成,提出五味藥性理論的研究路徑;中篇三章,介紹中藥五味藥性現代表征方法研究,分別基于味覺、嗅覺特征、基于基于生物學效應和基于體內過程三個方面介紹了中藥五味藥性研究方法;下篇三章是五味藥性現代研究實例,分別從中藥五味藥性表征示范性研究、基于藥性/藥效理論復方
方劑是中醫理法方藥辨證論治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用中藥治療疾病的最終表達形式,其重要性不言自明。方劑學源于本草學,但是相比于本草學,方劑學的理論體系多有未明之處,如方劑功效的確定方法、方劑配伍的本質、方劑方解的建立方法等。本書以這些基本理論問題為基本著眼點,分為方理篇、方論篇及醫理篇三大部分進行闡述。方理篇從方劑學的歷史發展、方劑的基本屬性、方劑的配伍、方劑的方解和方劑的特殊屬性五個方面對方劑的基本理論進行論述;方論篇主要從特殊、代表性方劑的配伍解析、證治分析和方論附余三個方面解析方劑;醫理篇主
全書分為四卷,載藥一百六十一種。卷一論述甘草、白術、人參等三十余種藥物和由之而組成的九十四方;卷二論述當歸、阿膠、地黃等五十種藥物和由之而組成的四十四方;卷三論述黃芪、薯蕷、五味子等三十余種藥物和由之而組成的五十方;卷四論述茯苓、豬苓、澤瀉等四十種藥物及由之組成的五十六方。全書以藥為經,以方為緯,于每藥之下,首述其氣味歸經,性情功用;繼錄《傷寒》《金匱》凡用本藥之方,是方證治,逐一詮釋之。本次整理選擇精善本,精勘細校,并對文中疑難字句進行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