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是對糖尿病及其并發癥、合并癥中醫處方的總結,以1993年至2022年間已發表的文獻及已出版的書籍為依據,收集、整理與糖尿病、糖尿病并發癥以及糖尿病合并癥相關的中醫治療處方,主要從內服與外治兩個方面展開,運用邏輯學方法,對糖尿病相關內服的方劑、中成藥、調理方與外治的針灸方、推拿法及外用方等進行總結,系統整理了其構成、功效與主治以及具體使用方法,并對其來源進行了較為細致的歸納。
本書介紹了各種食療、藥膳,穴位按摩、艾灸、拍打推揉,吞津熱敷等實用的小偏方,既可調理全家男女老少的常見疾病,還能應對緊急情況下的不適癥狀;不但能減輕疾病的痛苦,還能幫助人們健康長壽。
方劑是中醫理法方藥辨證論治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用中藥治療疾病的最終表達形式,其重要性不言自明。方劑學源于本草學,但是相比于本草學,方劑學的理論體系多有未明之處,如方劑功效的確定方法、方劑配伍的本質、方劑方解的建立方法等。本書以這些基本理論問題為基本著眼點,分為方理篇、方論篇及醫理篇三大部分進行闡述。方理篇從方劑學的歷史發展、方劑的基本屬性、方劑的配伍、方劑的方解和方劑的特殊屬性五個方面對方劑的基本理論進行論述;方論篇主要從特殊、代表性方劑的配伍解析、證治分析和方論附余三個方面解析方劑;醫理篇主
全書分為四卷,載藥一百六十一種。卷一論述甘草、白術、人參等三十余種藥物和由之而組成的九十四方;卷二論述當歸、阿膠、地黃等五十種藥物和由之而組成的四十四方;卷三論述黃芪、薯蕷、五味子等三十余種藥物和由之而組成的五十方;卷四論述茯苓、豬苓、澤瀉等四十種藥物及由之組成的五十六方。全書以藥為經,以方為緯,于每藥之下,首述其氣味歸經,性情功用;繼錄《傷寒》《金匱》凡用本藥之方,是方證治,逐一詮釋之。本次整理選擇精善本,精勘細校,并對文中疑難字句進行釋義。
本書共10卷,分傷風、傷寒、一切氣、痰飲、諸虛等14門,載方788首。內容涉及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傷科、五官科等病證,每一門下分列醫方,詳述其主治、配伍、藥物炮制及制劑用法等。附《指南總論》3卷,起到《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導讀作用。
本書作者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擷英取華,將一些名醫喜用但并不為人熟知的中醫古方收入本書,共計45首。每首方劑從來源、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解、名醫經驗、臨床應用方面予以詳細介紹,最后,用方劑歌訣予以總結,以便讀者記憶掌握。
本書從方劑命名切入,全面詳盡地介紹了各種傳統中醫方劑的出處、組成、功效和主治疾病等內容,并附帶豐富的臨床醫案和加減應用,部分方劑還附有方歌。通過深入解讀每一種常用方劑,讀者可以了解到方劑的歷史淵源以及方劑中所包含的各種中藥成分,對方劑的功效和應用有更清晰的認識。本書提供了一條通往中醫藥世界的精彩之路。無論是對于初學者還是專業人士,都能從中受益,這本書將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中醫方劑并有效運用于實際臨床中,為患者提供更好的中醫醫療服務。
《串雅內外編》,為中國民間走方醫亦稱串醫、鈴醫)醫療經驗匯編,趙學敏纂輯,吳庚生補注。作者記錄了走方醫口授醫技,廣摭民間治療經驗,并結合自己豐富的醫藥知識與臨床經驗,“刪其眩異繁縟,參以秘笈所藏,歸之雅正,勒為成書”。共編為《串雅內編》4卷、《串雅外編》4卷。《串雅內編》介紹了“頂、串、截”三大法以及某些單方。《串雅外編》則分“禁方”符咒之類)、“選元”各種急癥搶救法)、“藥外”非藥物療法)、“制品”“醫外”等類。
全國名老中醫探歷圣之源,綜諸家之得,學驗俱豐,拘古但不泥古,常用方、經驗方創新多,臨證常能力挽沉疴。為了繼承、發展和弘揚全國名老中醫治療腫瘤的臨床經驗和學術思想,本書精選學術期刊網發表的相關論文,客觀地保持了學術論文的科學性、權威性、先進性和臨床實用性,以病名為綱,方論為目,依次梳理,便于檢索,希望能為廣大臨床醫師、科研工作者和醫學愛好者提供閱讀、借鑒的系統資料。
該書收集整理了清代及其以前歷代的理濕類名方80首,其中,張仲景的經典理濕名方34首,其他理濕名方46首。每一名方包括傳統應用、現代研究、類方鑒析、原文與方論四部分。傳統應用包括藥物組成、功效主治、服用方法、加減化裁;現代研究包括臨床應用、實驗研究;類方鑒析部分列出多個典型類似方的組成、功用、主治、鑒別;原文與方論包括名方所出經典文獻的原文和歷代名家針對該方的論述。本書中的理濕名方,均為經歷史檢驗證明為確有療效的傳統方劑,對當代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極具參考價值。可供中醫臨床醫生、中藥研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