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處理科學與技術·典藏版01:城市水系統污染物轉化規律及資源化理論與技術》:
本書圍繞城市水系統中污染物的轉化規律及資源化等熱點問題,選擇典型污染物、典型城市及典型區域為研究對象,系統闡述了城市水系統中典型污染物的時空分布和遷移轉化規律、深度處理技術及去除機制、河網水體的污染源識別及富營養化控制機制、城市水質循環規律及資源化等問題。本書信息量大、內容系統且作者所提出的水處理及資源化、能源化等理念與方法具有較強的前沿性和現實指導意義。
本書可作為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市政工程、城市水資源等領域科研人員的研究參考書,也可供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研究生及教師教學參考使用,同時也可為管理部門的相關人員提供決策參考。
《水處理科學與技術·典藏版02:城市污水處理系統運行及過程控制》:
本書基于我國污水處理現狀以及污水處理系統特性,強調了加強城市污水處理系統過程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系統地介紹了過程控制的理論、方法與技術,城市污水處理系統的常用儀表、過程控制系統及控制策略,生物脫氮除磷的過程控制、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厭氧處理系統的過程控制以及運行優化,污水處理系統智能控制,數據處理和污泥種群優化等內容。另外結合作者在城市污水處理系統運行與過程控制的多年科研成果和技術改造實踐,對于城市污水處理系統運行與過程控制的前沿技術也進行了論述和介紹。
本書具有系統全面、內容新穎、實踐性強的特點,可作為城市污水處理系統運行管理人員的指導教材,也可作為給水排水、環境工程專業的科研、設計人員及大專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書。
《水處理科學與技術·典藏版03:城市污水污泥過程減量及資源化利用理論與技術》:
本書在概述污水污泥產生途徑、組分特性及處理處置技術新研究進展的基礎上,著重介紹了解偶聯、生物捕食、高溫熱解等污泥處理處置前沿技術,探討了污水污泥減量化及資源化過程中的關鍵影響因子,闡釋了污泥組分的轉化規律及產物的形成途徑,剖析了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的發展瓶頸,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解決方案。
本書既可作為從事市政工程、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等學科和專業的碩士生、博士生以及高校教師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相關學科科研人員的參考書。
《水處理科學與技術·典藏版04:地下水污染場地的控制與修復》:
本書介紹了污染場地的控制、修復理論與方法,包括土壤、包氣帶和含水層中的污染,其中側重地下水污染的控制與修復。本書內容涵蓋了污染場地的調查、風險評價、污染場地風險管理策略、污染的控制與修復方法及應用等,系統地論述了從污染場地的調查到*終的污染修復;重點介紹了地下水污染修復技術原理、工程設計與應用。具體特點有:①全面、系統介紹污染場地風險管理的全過程;②充分結合新的科研成果,力圖具有較強的實用性;③注重理論、方法介紹的同時,更注重修復技術的適用條件、設計和工程應用等方面的分析和論述。全書力求簡潔明了,系統全面。
本書可供環境、水資源、生態、國土資源等領域高等院校的師生,以及相關專業的專家學者和管理人員參考。
《水處理科學與技術·典藏版05:廢水的催化還原處理技術原理及應用》:
本書從工業廢水中毒害有機物難以被化學氧化卻較易被化學還原的共性出發,從硝基芳香烴類、偶氮類、高氯代烴和芳香烴類化合物的難生物降解性人手,闡述了催化還原處理技術的原理、應用及*新發展狀況,書中還給出了實際運行效果理想的工程應用實例。全書分為蘭篇:第1篇為基礎篇,論述了催化內電解法還原轉化毒害有機物的理論基礎及原理,并以典型毒害有機物系列為對象,闡述催化內電解法電化學還原的可行性與還原轉化規律。第2篇為工藝篇,論述了催化鐵內電解法處理技術與工藝,介紹工藝的構成,處理化工、印染等行業廢水的工藝流程,以及實際工程應用情況。第3篇為發展篇,論述了催化鐵內電解法除還原作用以外的功能拓展,介紹了催化鐵法與生物法耦合的兩種脫氮除磷工藝、曝氣催化鐵混凝工藝以及利用催化鐵其他特點處理廢水的工藝;并利用鍍陰極手段,描述了催化鐵內電解反應電極表面微觀變化,為工藝開發提供了理論依據;*后展望了催化鐵內電解法的發展。
本書可作為水處理領域的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讀物,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教學參考書。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和人口數量增加,城市良好的水環境已成為城市健康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前提。我國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貧乏的國家之一,有4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問題,其中缺水比較嚴重的城市超過100個。傳統的城市水體污染物末端治理和排放的方法難以滿足我國城市對日益短缺的水資源的需求,亟需針對此領域開展研究,以提供新的解決問題的理念和技術系統。
本書以城市水系統中污染物治理為核心、以實現水的健康循環為目標,系統闡述了典型污染物在城市水系統中的轉化規律及無害化、資源化、能源化理論與技術。內容涉及城市水源水體、城市給水處理、污水處理、城市水社會循環與自然循環的互作規律等,所涉及的污染物既有常規監控污染物,也涉及一些城市水系統的新型污染物;研究體系和方法包括環境樣品采集、處理方法、監測標準、數值模擬等,從多角度闡述了城市水系統中污染物的轉化規律及資源化理論與方法。作者系統總結了近年來圍繞國家重大需求所提出的一些新觀點、新方法及新技術,內容新穎、信息量大、體系完整嚴謹,既是對城市水體污染防治理論和技術的重要補充,又為城市水體污染控制及資源化和能源化利用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全書共分10章。第1章介紹了城市水系統中雌激素的分布規律及去除機制,包括內分泌干擾物在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分布規律、環境行為、在典型污水處理工藝中的去除及在松花江干流的分布特征等。第2章介紹了雌激素對模式生物的生態暴露,復合污染的評價方法、作用機制等。第3章介紹了城市水循環過程中含氮有機物在給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廠的分布規律及消毒副產物的生成勢,以及持久性含氮有機物對污水處理系統中微生物的生態學效應等。第4章介紹了高級氧化催化氧化降解有毒物質的理論和技術,主要包括高效電催化電極材料及電催化機理、電化學降解雌激素、UV-H2O2降解雌激素以及金屬氧化物催化臭氧化水中微量有機物效能與機理等內容。第5章重點介紹了城市水系統全流程回用理念與優化分析,主要包括基于健康循環的水回用理念、污泥處理與處置新模式以及城市水回用系統優化分析等內容。第6章著重介紹MBR對城市水深度處理與回用機制及動力學特性,主要包括MBR處理污水的運行效能與工程參數、同時硝化反硝化機制、膜污染與膜清洗機制以及MBR中的動力學特性等內容。第7章介紹了城市水回用系統健康風險分析與水生命周期評價,包括城市水回用系統健康風險分析、微污染物的檢測與健康風險分析以及水生命周期評價等。第8章介紹河網城市水體污染源識別及污染物釋放規律,包括河網城市水體污染源識別、河網城市水體內源釋放規律及其對水質的影響機制、近郊農業面源污染變化規律及城市地表徑流污染規律與控制等。第9章介紹了城市水體富營養化及控制機制,包括河網城市水體富氧作用與污染物降解規律、水生植物對富營養化湖泊底泥磷遷移轉化的控制機制以及河網城市水體富營養化的生物調控作用等。第10章介紹城市水系水動力條件對污染物遷移轉化的規律及數值模擬,包括水動力條件下富營養化及污染物去除規律、城市河網及淺水湖水量水質耦合模型及污染物總量控制模式、以及河網污染物遷移轉化數值模型的應用等內容。
本書第1、2章由馮玉杰教授、張照韓博士完成;第3章由陳忠林教授、沈吉敏博士、賁岳博士完成;第4章由馮玉杰教授、陳忠林教授、劉俊蜂博士、呂江維博士、張照韓博士、王策博士、齊飛博士完成;第5、6、7章由任南琪教授、陳兆波副教授完成;第8、9、10章由陳衛教授、林濤副教授、王沛芳教授、汪德爟教授和操家順教授完成。
在本書內容的研究和撰寫過程中,還得到了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蘇惠、劉雨、郝竟妍、王鴻程、崔敏華、聶書凱等研究生的支持和幫助,作者對他們表示誠摯的感謝。
本書的撰寫和出版得到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謝。
由于著者水平有限,加之時間較為倉促,書中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懇請有關專家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
2011年12月
《水處理科學與技術·典藏版01:城市水系統污染物轉化規律及資源化理論與技術》:
前言
第1章 雌激素在城市水系統分布規律及去除機制
1.1 雌激素在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分布
1.1.1 研究與分析方法
1.1.2 污水處理廠內分泌干擾物含量及去除狀況
1.2 雌激素在城市污水系統中的去除機制
1.2.1 雌激素在失活污泥上的吸附行為
1.2.2 不同處理單元污泥對雌激素吸附解析行為的比較
1.2.3 好氧污泥系統中雌激素的好氧降解特性
1.2.4 雌激素的厭氧降解過程
1.3 AO和AAO去除雌激素效能對比及分析
1.3.1 常規指標的去除效能對比
1.3.2 三種雌激素的去除效能比較
1.3.3 雌激素活性去除效能比較
1.4 AAO在不同運行參數時對雌激素的去除效能
1.4.1 AAO對常規指標的去除狀況
1.4.2 水力停留時間對雌激素去除效能的影響
1.4.3 污泥齡對雌激素去除效能的影響
1.4.4 特定參數下雌激素的固液分布狀況
1.5 松花江流域內分泌干擾物的分布特征分析
1.5.1 內分泌干擾物在松花江流域中水、底泥中的濃度分配
1.5.2 目標物在松花江流域中的濃度分配
1.5.3 相關性分析
1.5.4 污染物在水與底泥中的交換
1.5.5 硅氧烷在松花江流域底泥中的測定
參考文獻
第2章 雌激素的生態暴露及復合污染效應
2.1 重組基因酵母法評價雌激素活性
2.1.1 重組基因酵母作用原理
2.1.2 重組基因酵母試驗方法
2.1.3 單一雌激素作用效應
2.2 雌激素復合作用效應及機制
2.2.1 雌激素復合效應的評價方法
2.2.2 不同物質的量比時雌激素二元復合效應及機制
2.2.3 不同毒性單位二元復合雌激素效應及機制
2.2.4 等毒性單位多元雌激素復合效應
2.3 以斑馬魚為受體雌激素暴露實驗研究
2.3.1 實驗設計
2.3.2 雌激素對斑馬魚體長的影響
2.3.3 雌激素對斑馬魚體重的影響
2.3.4 雌激素對雄性斑馬魚體內卵黃蛋白原含量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3章 城市水循環過程中含氮有機物的遷移轉化規律
3.1 水中含氮化合物的變化規律
3.1.1 給水廠各處理單元中不同形態氮的分布規律
3.1.2 污水處理廠各處理單元中不同形態氮的分布規律
3.2 水中含氮消毒副產物的生成勢
3.2.1 給水廠各處理單元含氮消毒副產物生成勢
3.2.2 污水廠各處理單元含氮消毒副產物生成勢
3.3 持久性含氮有機物對污水處理系統中微生物生態學的影響
3.3.1 對微生物活性的抑制作用
3.3.2 對污染物降解動力學的影響
3.3.3 對系統生物種類及生物量的影響
參考文獻
……
《水處理科學與技術·典藏版02:城市污水處理系統運行及過程控制》: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我國水環境、水污染及城市污水處理現狀
1.1.1 我國水資源和水環境現狀
1.1.2 我國水污染狀況
1.1.3 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1.1.4 污水排放標準日趨嚴格
1.1.5 污水處理系統具有的特性
1.1.6 加強污水處理系統過程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2 污水處理系統實現過程控制的優勢
1.3 污水處理系統過程控制的應用現狀
1.3.1 傳統控制在污水處理系統中的應用
1.3.2優化控制在污水生物處理系統中的應用
1.3.3 在線儀表在污水處理系統中的應用
1.4 本書內容概覽
參考文獻
第2章 過程控制基本原理與技術
2.1 自動控制基礎
2.1.1 自動控制系統的組成
2.1.2 自動控制系統的分類
2.1.3 自動控制系統的基本控制方式
2.1.4 污水處理自動控制系統的特點和功能
2.2 常見的過程控制結構
2.2.1 反饋控制
2.2.2 前饋控制
2.2.3 串級控制
2.3 污水處理系統ICA技術
2.3.1 ICA技術現狀、發展及其限制因素
2.3.2 污水處理系統ICA技術的發展過程
2.3.3 ICA技術在歐洲的應用現狀
2.3.4 ICA技術的發展趨勢
2.4 污水處理系統數學模擬
2.4.1 活性污泥數學模型的發展概述
2.4.2 數學模型的主要應用方向
2.4.3 數學模擬工具
2.5 污水處理系統Benchmark技術
2.5.1 BSM1模擬平臺
2.5.2 BSM其他模擬平臺
參考文獻
第3章 污水處理系統的儀表與控制器
3.1 概述
3.2 污水處理廠的檢測項目
3.2.1 常規檢測項目
3.2.2 檢測的取樣
3.3 檢測儀表與方法的選擇
3.3.1 儀表的安裝位置與檢測對象
3.3.2 檢測儀表的選擇
3.4 污水處理廠常用檢測儀表
3.4.1 流量的檢測方法與設備
3.4.2 液位儀表
3.4.3 壓力檢測儀表
3.4.4 溫度計
3.4.5 污泥濃度的檢測方法與儀表
3.4.6 污泥界面的檢測方法與儀表
3.4.7 有機物的檢測方法與儀表
3.4.8 在線檢測傳感器
3.5 新型檢測儀表
3.5.1 呼吸儀
3.5.2 營養物在線傳感器
3.5.3 硝化反硝化反應在線傳感器
3.6 儀表的性能特征及其規范化
3.6.1 在線儀表的性能特征
3.6.2 在線儀表的標準化
3.7 檢測儀表信號變換、接收和維護
3.7.1 檢測信號的變換方法
……
《水處理科學與技術·典藏版03:城市污水污泥過程減量及資源化利用理論與技術》
《水處理科學與技術·典藏版04:地下水污染場地的控制與修復》
《水處理科學與技術·典藏版05:廢水的催化還原處理技術原理及應用》
《水處理科學與技術·典藏版06:廢水厭氧處理硫酸鹽還原菌生態學》
《水處理科學與技術·典藏版07:復合型微生物絮凝劑》
《水處理科學與技術·典藏版08:化學絮凝劑作用原理》
《水處理科學與技術·典藏版09:活性污泥膨脹機理、成因及控制》
《水處理科學與技術·典藏版10:聚合氯化鋁絮凝形態學與凝聚絮凝機理》
《水處理科學與技術·典藏版11:膜法水處理工藝膜污染機理與控制技術》
《水處理科學與技術·典藏版12:農村飲用水水質健康風險評估技術研究與示范》
《水處理科學與技術·典藏版13:水處理電化學原理與技術》
《水處理科學與技術·典藏版14:水處理膜生物反應器原理與應用》
《水處理科學與技術·典藏版15:水質研究方法》
《水處理科學與技術·典藏版16:微污染原水強化混凝技術》
《水處理科學與技術·典藏版17:污水處理好氧生物流化床的原理與應用》
《水處理科學與技術·典藏版18:污水處理碳中和運行技術》
《水處理科學與技術·典藏版19:污水地下滲濾系統研究》
《水處理科學與技術·典藏版20:新型介體強化污染物生物還原》
《水處理科學與技術·典藏版21: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原理與應用》
《水處理科學與技術·典藏版22: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原理》
《水處理科學與技術·典藏版23:再生水水質安全評價與保障原理》
《水處理科學與技術·典藏版24:A2/O法污水生物脫氧除磷處理技術與應用》
《水處理科學與技術·典藏版25:SBR法污水生物脫氮除磷及過程控制》
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