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介紹了當今廣泛應用的CAD/CAM軟件——SolidWorks在機械零件設計、零件裝配、工程圖等方面的具體功能、使用方法、操作技巧和相應的文件管理。全書通過講解與實例相結合的方式著重講解完成某一特定設計任務所遵循的過程和步驟,使讀者通過學習能夠快速掌握三維機械設計的基本過程、方法和技巧,達到事半功倍、舉一反三的效果。
本書可供從事CAD技術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使用,也可以作為機械類學生學習三維機械設計的教材。
前言
第1章 SolidWorks 2014概述 1
1.1 初識SolidWorks 2014 2
1.2 SolidWorks 2014界面介紹 2
1.2.1 界面簡介 2
1.2.2 工具欄的設置 4
1.3 設置系統屬性 6
1.3.1 設置系統選項 6
1.3.2 設置文檔屬性 12
1.4 SolidWorks的設計思想 13
1.4.1 設計過程 14
1.4.2 設計方法 15
1.5 SolidWorks術語 17
1.6 參考幾何體 18
1.6.1 基準面 18
1.6.2 基準軸 19
1.6.3 坐標系 19
1.7 零件的顯示 20
1.7.1 設置零件的顏色 20
1.7.2 設置零件的透明度 22
1.8 入門實例——軟盤盒 23
1.8.1 文件的基本操作 23
1.8.2 生成基體特征 26
1.8.3 零件工程圖的生成 34
1.9 上機操作 38
1.10 思考練習 40
第2章 草圖繪制 42
2.1 草圖的創建 43
2.1.1 新建一個二維草圖 43
2.1.2 在零件的面上繪制草圖 44
2.1.3 從已有的草圖派生新的草圖 44
2.2 基本圖形繪制 45
2.2.1 [草圖]操控面板 46
2.2.2 直線的繪制 46
2.2.3 圓的繪制 47
2.2.4 圓弧的繪制 48
2.2.5 矩形的繪制 49
2.2.6 平行四邊形的繪制 50
2.2.7 多邊形的繪制 51
2.2.8 橢圓和橢圓弧的繪制 51
2.2.9 拋物線的繪制 52
2.2.10 樣條曲線的繪制 53
2.2.11 分割實體 55
2.2.12 在模型面上插入文字 55
2.2.13 圓角的繪制 56
2.2.14 倒角的繪制 57
2.3 對草圖實體的操作 57
2.3.1 轉換實體引用 57
2.3.2 草圖鏡像 58
2.3.3 延伸和裁剪實體 58
2.3.4 等距實體 59
2.3.5 構造幾何線的生成 59
2.3.6 線性陣列 60
2.3.7 圓周陣列 61
2.3.8 修改草圖工具的使用 63
2.3.9 伸展草圖 64
2.4 智能標注 64
2.4.1 度量單位 65
2.4.2 線性尺寸的標注 65
2.4.3 直徑和半徑尺寸的標注 66
2.4.4 角度尺寸的標注 66
2.5 添加幾何關系 67
2.5.1 添加幾何關系 67
2.5.2 自動添加幾何關系 69
2.5.3 顯示/刪除幾何關系 70
2.6 檢查草圖 71
2.7 訓練實例 71
2.7.1 鏈子盒草圖 71
2.7.2 角鐵草圖 73
2.8 上機操作 74
2.9 思考練習 75
第3章 零件建模的草繪特征 76
3.1 零件建模的基本概念 77
3.2 零件特征分析 77
3.3 零件三維實體建模的基本過程 79
3.4 拉伸特征 79
3.4.1 拉伸 79
3.4.2 拉伸薄壁特征 81
3.4.3 切除拉伸特征 82
3.5 旋轉特征 83
3.5.1 旋轉凸臺/基體 83
3.5.2 旋轉切除 84
3.6 掃描特征 85
3.6.1 凸臺/基體掃描 86
3.6.2 切除掃描 87
3.6.3 引導線掃描 87
3.7 放樣特征 89
3.7.1 設置基準面 90
3.7.2 凸臺放樣 90
3.7.3 引導線放樣 91
3.7.4 中心線放樣 92
3.7.5 用分割線放樣 93
3.8 加強筋特征 95
3.9 訓練實例 96
3.9.1 軟盤盒 97
3.9.2 軸 99
3.9.3 掃描件 101
3.9.4 杯子 103
3.9.5 導流蓋 106
3.10 上機操作 108
3.11 思考練習 111
第4章 零件建模的放置特征 113
4.1 放置特征的基礎知識 114
4.2 孔特征 114
4.2.1 簡單直孔 114
4.2.2 柱形沉頭孔 115
4.2.3 錐形沉頭孔 118
4.2.4 通用孔 119
4.2.5 螺紋孔 120
4.2.6 舊制孔 121
4.2.7 柱孔槽口 122
4.2.8 錐孔槽口 123
4.2.9 槽口 124
4.2.10 在基準面上生成孔 126
4.3 圓角特征 126
4.3.1 等半徑圓角特征 127
4.3.2 多半徑圓角特征 128
4.3.3 圓形角圓角特征 129
4.3.4 逆轉圓角特征 129
4.3.5 變半徑圓角特征 131
4.3.6 混合面圓角特征 132
4.4 倒角特征 133
4.5 抽殼特征 134
4.6 拔模特征 136
4.7 圓頂特征 139
4.8 訓練實例 140
4.8.1 異型孔特征 140
4.8.2 三通管 142
4.8.3 球棒 145
4.9 上機操作 147
4.10 思考練習 150
第5章 特征操作 152
5.1 基本概念 153
5.2 特征重定義 153
5.3 更改特征屬性 154
5.4 壓縮與恢復 154
5.5 動態修改特征(Instant3D) 155
5.6 特征的復制與刪除 157
5.7 特征陣列 158
5.7.1 線性陣列 158
5.7.2 圓周陣列 160
5.7.3 草圖陣列 162
5.7.4 曲線驅動陣列 163
5.8 特征鏡像 164
5.9 庫特征 165
5.9.1 庫特征的生成與編輯 166
5.9.2 將庫特征添加到零件中 166
5.10 訓練實例 168
5.10.1 對稱件 168
5.10.2 搖臂 170
5.10.3 安裝盒 173
5.11 上機操作 176
5.12 思考練習 178
第6章 曲線與曲面 180
6.1 曲線的生成方式 181
6.2 三維草圖的繪制 181
6.3 曲線的生成 182
6.3.1 投影曲線 182
6.3.2 三維樣條曲線的生成 183
6.3.3 組合曲線 185
6.3.4 螺旋線和渦狀線 185
6.4 曲面的生成方式 187
6.4.1 拉伸曲面 187
6.4.2 旋轉曲面 188
6.4.3 掃描曲面 189
6.4.4 放樣曲面 190
6.4.5 等距曲面 191
6.4.6 延展曲面 191
6.5 曲面編輯 192
6.5.1 縫合曲面 192
6.5.2 延伸曲面 192
6.5.3 剪裁曲面 194
6.5.4 移動/復制/旋轉曲面 194
6.5.5 刪除曲面 196
6.5.6 曲面切除 197
6.6 訓練實例 198
6.6.1 螺栓 198
6.6.2 扇葉 200
6.6.3 花盆 203
6.7 上機操作 206
6.8 思考練習 209
第7章 零件建模的復雜功能 211
7.1 方程式驅動尺寸 212
7.2 系列零件設計表 215
7.3 模型計算 217
7.4 輸入與輸出 219
7.5 訓練實例——底座 221
7.6 思考練習 226
第8章 裝配零件 227
8.1 基本概念 228
8.1.1 設計方法 228
8.1.2 零件裝配步驟 228
8.2 建立裝配體 229
8.2.1 添加零件 229
8.2.2 刪除零部件 231
8.2.3 替換零部件 231
8.3 定位零部件 232
8.3.1 固定零部件 232
8.3.2 移動零部件 232
8.3.3 旋轉零部件 233
8.3.4 添加配合關系 234
8.3.5 刪除配合關系 235
8.3.6 修改配合關系 236
8.4 SmartMates配合方式 236
8.5 干涉檢查 237
8.5.1 干涉檢查 237
8.5.2 碰撞檢查 237
8.5.3 物理動力學 238
8.5.4 動態間隙的檢測 239
8.5.5 ?裝配體統計 240
8.6 爆炸視圖 240
8.6.1 生成爆炸視圖 241
8.6.2 編輯爆炸視圖 242
8.7 子裝配體 242
8.8 動畫制作 243
8.8.1 運動算例 243
8.8.2 動畫向導 244
8.8.3 動畫 246
8.8.4 基本運動 249
8.8.5 保存動畫 249
8.9 訓練實例 250
8.9.1 軸承外圈 250
8.9.2 軸承內圈 251
8.9.3 滾動體 252
8.9.4 滾動體裝配 253
8.9.5 保持架 253
8.9.6 裝配零件 256
8.10 上機操作 258
8.11 思考練習 259
第9章 生成工程圖 261
9.1 工程圖的生成方法 262
9.2 定義圖紙格式 264
9.3 標準三視圖的生成 266
9.4 模型視圖的生成 267
9.5 派生視圖的生成 267
9.5.1 剖面視圖 268
9.5.2 投影視圖 269
9.5.3 輔助視圖 270
9.5.4 局部視圖 271
9.5.5 斷裂視圖 272
9.6 操作視圖 273
9.6.1 移動和旋轉視圖 273
9.6.2 顯示和隱藏 274
9.6.3 更改零部件的線型 274
9.6.4 圖層 275
9.7 注解的標注 276
9.7.1 注釋 276
9.7.2 表面粗糙度 277
9.7.3 形位公差 277
9.7.4 基準特征符號 278
9.8 分離工程圖 279
9.9 訓練實例——底座工程圖 279
9.10 上機操作 281
9.11 思考練習 283
第10章 綜合實例——平移臺 284
10.1 底座 285
10.2 后擋板 289
10.3 絲杠 291
10.4 承重臺 294
10.5 承物板 298
10.6 后擋板堵蓋 300
10.7 裝配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