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成藏年代學研究是石油地質成藏綜合研究的 重要內容之一。魯雪松、劉可禹、趙孟軍、張有瑜、 雷永良等著的《油氣成藏年代學分析技術與應用(精) 》詳細介紹了油氣成藏年代學分析各項技術的方法原 理、技術進展、優缺點及其應用情況,重點論述了磷 灰石裂變徑跡分析技術、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測年 技術、流體包裹體分析技術、儲層定量熒光分析技術 四種石油地質領域常用的成藏定年技術的原理、分析 方法和操作流程、技術現狀及應用范圍,*后介紹了 多種定年方法在庫車前陸盆地克拉蘇構造帶油氣成藏 研究中的綜合應用實例,為油氣成藏過程研究提供了 很好的技術參考和指導。
本書內容讀者對象為油氣地質、油氣成藏和油氣 勘探研究人員,也可供石油高等院校石油地質專業的 老師和學生閱讀參考。
叢書序
前言
**章 油氣成藏年代學分析技術概況及其進展
**節 油氣成藏年代學分析方法類型
一、傳統的石油地質分析方法
二、從巖石學與礦床學引進的定年分析技術
第二節 油氣成藏年代學技術的主要進展
一、與油氣成藏相關的同位素測年技術取得新發展
二、油氣包裹體成分分析技術向精細化、定量化發展
三、一些新的定年技術正在探索和發展中
第三節 油氣成藏年代學分析技術的發展趨勢
一、各種油氣成藏年代學分析方法的優缺點
二、多種定年方法的綜合應用是成藏定年的主要方向
參考文獻
第二章 裂變徑跡分析技術
**節 裂變徑跡技術的基本原理
一、裂變徑跡的形成機制
二、裂變徑跡定年的基本原理和計算
三、裂變徑跡的退火
四、裂變徑跡的長度
第二節 裂變徑跡實驗技術及流程
一、裂變徑跡分析樣品取樣要求
二、裂變徑跡分析流程
三、裂變徑跡統計年齡的混合問題
第三節 裂變徑跡數據解釋及分析
一、裂變徑跡長度分布模式
二、高程一裂變徑跡年齡模式
三、平均徑跡長度一年齡模式
四、徑跡年齡譜模式
五、裂變徑跡退火的熱模擬分析
第四節 裂變徑跡熱年代學的地質分析
一、沉積盆地熱史分析
二、基巖抬升—剝露熱史分析
三、區域構造分析
四、沉積物源分析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儲層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年代測定技術
**節 自生伊利石分離提純
一、國內外技術發展現狀
二、技術流程
三、純度檢測
第二節 K—Ar法年齡測定
一、基本原理
二、實驗方法和技術
第三節 應用實例——塔里木盆地典型砂巖油氣成藏年代探討
一、志留系瀝青砂巖
二、石炭系東河砂巖段—含礫砂巖段(CⅢ油組)
第四節 一些重要問題的說明與討論
一、前提條件
二、樣品選擇
三、制冷—加熱循環解離技術
四、伊利石年齡數據分析技術
五、自生伊利石Ar—Ar法測年技術及其與K—Ar法的對比
參考文獻
第四章 流體包裹體分析技術
**節 流體包裹體分析基礎
一、流體包裹體形成與分類
二、流體包裹體研究內容
三、流體包裹體研究現狀
第二節 流體包裹體巖相學觀察
一、包裹體薄片偏光顯微鏡觀察
二、包裹體薄片顯微熒光觀察
三、包裹體薄片陰極發光觀察
第三節 流體包裹體溫度、鹽度測試
一、流體包裹體均一溫度測定
二、鹽水包裹體冰點溫度測定與鹽度換算
第四節 流體包裹體成分分析
一、單個包裹體成分分析
二、群體包裹體成分分析
第五節 流體包裹體PVT模擬與捕獲溫度、壓力確定
一、流體包裹體均—溫度與捕獲溫度、壓力
二、流體包裹體PVT模擬與捕獲溫度、壓力恢復
第六節 流體包裹體在油氣成藏研究中的應用
一、盆地古溫度恢復
二、盆地古壓力恢復
三、油氣成藏期次和時間確定
四、油氣來源對比及成藏后期變化確定
五、古油藏或油氣運移路徑的判識
第七節 流體包裹體在成藏研究中存在問題討論
一、在包裹體期次劃分方面存在的問題
二、在包裹體均一溫度測試方面存在的問題
三、利用包裹體均一溫度確定成藏時間時存在的問題
四、包裹體期次與油氣成藏期次的非等同性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儲層定量熒光分析技術
**節 熒光光譜基本原理及應用現狀
一、原油熒光光譜的基本原理與特征
二、原油熒光光譜技術應用現狀
第二節 儲層定量熒光技術構成及分析流程
一、技術研發背景及其優勢
二、參數定義與地質意義
三、樣品采集及處理流程
第三節 儲層定量熒光技術應用實例
一、古油一水界面識別及油氣藏演化歷史重建
二、儲層含油性檢測及致密油層識別
三、原油組成及成熟度表征
參考文獻
第六章 成藏年代學技術在克拉蘇構造帶油氣成藏研究中的綜合應用
**節 庫車前陸盆地克拉蘇構造帶地質特征
一、克拉蘇構造帶基本概況
二、油氣藏基本特征
第二節 基于裂變徑跡與R。資料對熱史、生烴史的分析
一、庫車前陸盆地形成演化歷史
二、鏡質體反射率資料對熱史的啟示
三、磷灰石裂變徑跡數據對熱史的啟示
四、烴源巖熱演化生烴史
第三節 典型油氣藏成巖一成藏序列與成藏過程分析與對比
一、克拉2氣田儲層成巖成藏序列與成藏過程
二、克深2地區儲層成巖一成藏序列與成藏過程
三、大北地區儲層成巖成藏序列與成藏過程
參考文獻